淘寶、京東能下單的,不只是鞋服、蔬果、家電,還有房子。
過去,法拍房常被視為高風險、流程復雜、充滿不確定性的“灰色地帶”。隨著司法拍賣制度愈加透明、平臺化程度不斷提升,這一市場正悄然嬗變。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房子不僅能在中介門店買、在售樓處選,也能像在淘寶上挑衣服一樣“下單”。在價格敏感與購房焦慮并存的當下,法拍房正成為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實現買房愿望的另類路徑。
30歲的潮汕女孩花花就是其中之一。
她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究流程、篩選標的,最終以全小區最低成交價,在深圳布吉拍下一套老舊小區房,完成了一次帶著理性克制的“確認支付”。
她的故事并不是孤例。越來越多購房者開始嘗試“用更少的錢,離理想的生活更近一點”。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花花一樣保持冷靜。
在高溢價與悔拍頻發的拍場背后,情緒驅動下的“價格失控”并不鮮見。部分買家在激烈競爭中沖動出價,最終高位接盤。
與此同時,法拍市場容量正在快速拓展。別墅、廠房、寫字樓甚至百億資產包接連掛拍,法拍房正從冷門小眾,邁向大眾關注。無論是動輒億元成交的豪宅,還是“一元起拍”的海景房促銷,都映射出法拍機制在供需錯配與存量盤活背景下的潛力與想象空間。
這是一場悄然擴容中的買房革新,也是一扇連接制度、資本與個體夢想的新窗口。
比衣服貴一點,離自由近一點
法拍房,正成為部分年輕人實現買房心愿的另類路徑。
今年年初,花花在阿里拍賣平臺成功拍下一套法拍房,它位于深圳龍崗布吉——一個有“剛需天堂”之稱的房價洼地。房子建于1999年,沒有電梯,戶型普通,但離市區不遠,有3條地鐵線連接市中心,成為她實現通勤自由、獨立生活的支點。
“當時我反復權衡,如果想交通方便,預算又有限,買新房就只能往郊區靠。最終我決定,試一試法拍房。”
為了這套房,花花準備了兩三年。親戚成功買下法拍房的經歷,不僅給了她勇氣,也提供了操作路徑。她開始刷淘寶,像逛街一樣,只不過瀏覽的商品從衣服、零食、日用品,變成了一套套待拍的房子。
她很快摸索出自己的篩選標準:“個人產權”“住宅性質”“法院包清場”——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基本屬于“可入手”的安全標的。
與傳統買房者相比,花花顯得格外“不拘小節”。她十分坦率:“預期控制好了,你就能接受很多現實;但如果期待太高,反而容易在細節上失望。”
她從不著急下手,而是先練手。合適的房子出現時,她就報名參與,“哪怕不出價,也能熟悉流程,避免真正上場時手忙腳亂”,但她從不急著搶,“錯過的,就當練手了”。
今年2月18日,經歷二三十輪出價,花花成功拍下目標房源,最終的成交價是全小區最低紀錄,“我給自己設置了紅線,一旦價格超過預期就會放棄。只有心態穩了,才可能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房子。”
三個月后,在法官、法警和開鎖師傅的陪同下,花花順利收房,“任何困難,都打不敗一個30歲女生想擁有一個家的決心。”
“剛畢業時的我,根本不敢想象會有買房的一天。但現在,我覺得很多過去不敢想的事情,其實都可以做到。”這套法拍房,是花花給30歲的自己最堅定的一次“確認支付”,價值150萬元。
花花在小紅書和同好交流法拍經驗
法拍房也有“上頭”時刻
拍場上,和花花一樣能夠保持克制的買家并不多,價碼常常被情緒推高。實際上,場內場外,博弈無處不在。
在法拍江湖闖蕩多年的輔拍中介老馬,見識過太多“上頭”時刻。
今年5月,深圳羅湖一棟6層住宅樓開拍,起拍價約2378萬元,34位競買人激戰450輪,最短出價間隔不足1秒,最終成交價被推高至1.14億元,溢價率高達379.68%。
然而,僅一個月后,競拍者清河縣千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悔拍,未履行交易。根據競買規則,悔拍將被沒收保證金——本場拍賣的保證金高達475.5萬元。
拍出天價的羅湖住宅樓部分競價記錄,圖源:阿里資產
“很多時候,大家以為自己很理性,但真正出手時往往是情緒在主導。”老馬說。
花花對此深有體會,“每次加價看起來只是幾萬塊錢,好像不多,但最后累積下來,其實已經接近市場價了。心態一亂,就很容易做出沖動決定。”
激情競拍的故事并不少見。在深圳法拍市場,一拍無人問津、二拍高價成交的情形屢見不鮮。
例如今年6月,深圳福田香珠花園一套建筑面積約250平方米的四居室首次上架拍賣,起拍價約1396萬元,雖吸引超過5000次圍觀,卻無人報名參加競買。一個月后,該標的物以約1117萬元的價格進入二拍流程,吸引11名買家輪番出價60輪,最終以約1617萬元成交,較一拍起拍價高出221萬元。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住宅類法拍房整體成交率為17%,首拍、二拍及以上法拍房成交率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首拍成交率僅12%,較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二進宮”房源成交率達23%,出售率相對更高。
“人性都是復雜的。”老馬觀察到,很多買家在一拍階段嫌“撿漏”空間太小,到了二拍又因為競爭激烈而情緒失控,“賭氣上頭,非要拿下,好像只要價格沒超過市場價,就是贏。”實際上,在他看來,只有成交價低于市場價四成,即六折左右,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撿漏”。
這與法拍房的隱性交易成本不無關系。
老馬指出,從投資角度看,購買法拍房往往還需考慮10%左右的交易成本,通常包括稅費、中介服務費、清場費用、代辦過戶服務費等,以及原業主可能拖欠的物業、水電、燃氣等費用。“在房價穩定的情況下,成本也普遍在房源總價的7%至8%之間;若市場繼續調整,虧損風險很難回避。”
在高昂交易成本和房價下行風險的雙重夾擊下,法拍市場不再是投資客眼中的“淘金地”,博弈態勢逐漸降溫。
“近年來,法拍市場上的投資客比例已明顯減少。”老馬說,“投資講究的是上漲空間,但如今房價缺乏上漲預期。”在他看來,除非房源涉及老舊小區且存在明確的拆遷預期,否則越來越多的競買人,已從逐利的投資者,轉為更為務實的自住者。
除了豪宅,多地出現“一元法拍房”
如今,司法拍賣平臺上的法拍標的變得越發“豐盛”。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資產——別墅、酒店、廠房、寫字樓,甚至動輒百億的資產包,也陸續被掛上“貨架”。
克而瑞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法拍房供需規模持續攀升。2023年,全國住宅類法拍房成交金額達到1500億元,同比增長10%。
今年6月底,阿里資產首次披露最新運營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平臺累計法拍成交超3萬億元,其中法拍房成交超100萬套,處置成交債權等超6000億元,輔助管理人處置資產超4000億元,盤活各類土地4000多宗。
阿里資產房產總經理井西超透露,2025財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阿里資產平臺房產成交GMV破千億,同比增長67%,在房產行業調整期實現“加速超車”。
在千億級的市場中,越來越多總價千萬甚至上億的豪宅,成為法拍買家的圍獵目標。
老馬也有類似觀察。他提到,近幾年流入法拍市場的高端住宅顯著增多。“做生意節奏快、風險大,賺錢和虧錢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為釋放債務壓力,高端資產進入法拍市場的現象日益增多。
今年5月,深圳老牌豪宅項目華僑城純水岸的兩套房源被拍出高價。純水岸七期3棟1-26B、2棟2-27D分別以136%、124%的溢價率成交,總成交價達7464.86萬元。阿里資產平臺披露的執行裁定書顯示,這兩套房源的權利人因涉及借款合同糾紛、未履行義務,法院裁定對其名下資產進行拍賣,用于清償約1.3億元的債務。
與住宅豪宅并行的是另一類大宗標的:廠房、寫字樓、商業資產等,正成為資本大鱷的目標。
就在今年7月,深圳八卦嶺工業區第534棟整棟廠房在阿里資產平臺成功拍出。這棟廠房吸引超過2.6萬次圍觀、694人設置提醒,競拍記錄高達153次,最終以約2.17億元成交,較起拍價9641萬元溢價125.03%。
阿里資產表示,這一溢價率不僅體現了該標的的市場熱度,也反映出在供需錯配背景下,工程型資源正成為投資者眼中的“新機會”。
不止機構與資本玩家,越來越多普通業主也在“試水”。
今年6月,多地出現“一元法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房源并非訴訟或破產處置而來,而是二手房東選擇試水法拍市場加快轉手速度。
根據克而瑞統計,這些“一元起拍”房源主要來自山東威海,共計216套,均為乳山海景房,分布在超過90個小區,大多數房源為精裝修、家具齊全。
去年11月,乳山一套海景房以11元成交登上熱搜,盡管事后被證實為“宣傳促銷”性質,但足見法拍房市場吸引力正在擴散。
阿里資產平臺上待拍的低價乳山海景房
雖然目前每年法拍房成交金額占全國一手與二手房交易總額(超15萬億元)比例不到1%,但在結構性層面,其對部分城市、特定品類的市場格局,已產生實質影響。
克而瑞指出,法拍房對新房市場的“擠占效應”呈現“兩頭翹”特征:高總價與低總價產品的競爭力更強,而中價段法拍房影響相對較小。在部分三四線城市,高總價、大面積段的法拍豪宅,對新房銷售形成明顯分流。
“隨著市場對法拍機制的了解加深,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二手房房源通過法拍通道尋找出路。”克而瑞表示,這不僅有助于盤活存量資產,也能打通一二手交易鏈條。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法拍房平均成交價格低于市場價三成左右,具備顯著價格優勢。在保障房資源緊張、資金壓力大的背景下,克而瑞建議,政府可擇優收購合適法拍房源用于保障房儲備,實現多方共贏。
本文源自:時代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