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混哥
今天的文章沒有結論,只通過思考“中國下一個貨幣蓄水池”讓大家明白一個邏輯:
債務,才是宏大敘事的底層邏輯~
來,今天就把這件事給大家說明白~
01
首先,什么是貨幣蓄水池,這玩意和普通人、普通家庭又有什么關系?
什么是貨幣蓄水池?
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貨幣超發之后,通過流動性管理工具,將超發的貨幣引導至特定領域~
我知道,上面的字大家都認識,但放到一起就不知道在說什么了,
所以呢,我將這句話的三個要素[貨幣超發]、[流動性管理工具]、[特定領域]給大家說明白~
來,舉例講——
2015年中國房價因為棚改貨幣化安置出現了一年漲2倍的情況,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贅述了
那么,大家知道2015年M2和M1的同比增速是多少嗎?
——2015年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是13.3%;
——2015年M1,狹義貨幣同比增速是15.2%;
其中,2015年M1的同比增速是15.2%創2021年之后的歷史之最~
而彼時的GDP增速是多少呢?
6.9%
所以,貨幣蓄水池的第一個要素[貨幣超發]是指什么?
除了信貸貨幣M2同比增速加快,代表市場中“活躍錢”的M1也必須同比增高,與此同時這兩者的增速都比GDP增速高!
因為這說明“印刷的錢”比實體經濟需要的錢多很多,所以判定貨幣超發!
那么,什么是流動性管理工具呢?
還是以2015年棚改為例。
2015年棚改貨幣化安置一共分3年,向市場投放了7萬億,那么這7萬億是怎么流入“百姓家”呢
來,看下面這張圖
2015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的過程中,棚改資金主要是三種,分別是國開行的棚改專項貸款、農發行棚改專項貸款,央地自有資金。
在這三種資金來源中,國開行的棚改專項貸款、農發行棚改專項貸款平均占比達到了50%
而這50%的資金中占比90%是抵押補充貸款(PSL)
而抵押補充貸款(PSL)就是央行的貨幣管理工具,也是央行八大貨幣管理工具之一,和央行貸款(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正逆回購)| SLF、MLF、TMLF是一樣的。
什么叫特定領域呢?
就是這些超發的錢,最終流向了可以吸納天量貨幣的領域,比如房、股、匯、金
房市最好理解~
大家都知道過去20年,中國的M2從2000年的72萬億漲到了2025年6月份330萬億,25年漲了4.6倍
而中國的房價從2000年的1980元/㎡上漲到了均價1萬元/㎡,漲幅約5倍。
只不過分化到不同城市,漲幅則變成了3倍、10倍、15倍、20倍的區別
盡管過去20年黃金也上漲了7倍,但因為倫敦現貨黃金的定價是以美元定價,所以不能說黃金是“人民幣的蓄水池”
最后一個就是股市。
以茅臺為例,除去分紅和送股之外,茅臺價格現在是1443元,比2015年205元大概上漲了7倍。
也就是說,從漲幅角度看,咱們常說的房、股、金的漲幅區間大致在5到7倍,
當然,股市有些股票可能連2倍都不到,有些城市的房子漲了20倍,所以我說的5到7倍是大致情況。
文章至此,回歸開篇的問題:什么是貨幣蓄水池?
從普通人的角度看,就是央行放水之后,這些錢會流入某些投資領域,這些領域的價格會因為“蓄水”而出現價格上漲。
普通人只要持有這些“資產”,就會水漲船高獲益!
那么,中國下一個蓄水池是什么?
在貨幣不斷貶值的背景下,那些城市的房子完成了獲利回吐可以購買,那些城市不能購買,推薦閱讀文章《杠桿背后的秘密,中國20城供需關系分析~》
02
其次,下一個蓄水池是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大家:成為蓄水池,需要什么特征?
必須與民生相關嗎
如果是與民生相關,那么鹽、糧食、糖都可以成為“蓄水池”,那么這些是貨幣蓄水池嗎?
顯然不是!
為什么不是呢?
有些聰明的伙伴會說:因為缺少金融屬性!
對,像鹽、糧食、糖這些產品確實是“普羅大眾”所需要的必需品,但卻缺少金融屬性!
那么,手機具備金融屬性(抵押貸款)又兼具民生,是蓄水池嗎?
顯然也不是!
為什么不是呢?
因為手機這種品類吸納的貨幣量太少了
就像過去20年,中國的貨幣蓄水池房地產可以吸納的貨幣量是450萬億,股市80萬億的流動盤,所以手機這個品類不能形成“池”子,所以不是!
由此,大家要明白,貨幣蓄水池的第一條件,或者說要素是放大債務、也就是拉高杠桿,而且是大規模的拉動杠桿
換句話說,大規模這個前提就注定民生剛需的特征、放大債務就注定價格不能便宜,必須具備這兩點,才有概率成為貨幣蓄水池.
有些伙伴看到這里或許會不理解,為什么貨幣蓄水池的前提要放大債務呢?
因為M2本質上是信貸貨幣,也就是M2對應了“欠款,也就是貸款”。
這個維度給大家舉個例子。
一套房子100萬,首付30%就是30萬,剩余70%從銀行貸款,從個人角度看是[紅本抵押貸款],從銀行角度看就是M2的信貸擴張。
所以,貨幣蓄水池的第一要素不是金融屬性,不是民生屬性,而是信貸貨幣放大的乘數效應!
所以,未來中國的貨幣蓄水池不管是什么,第一要具備信貸貨幣放大的乘數效應,
除此之外,要解決的就是:[誰能成為負債者]
換句話說,誰來貸款,能讓超發的貨幣形成“貨幣蓄水池”,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從目前來看,當前的貨幣蓄水池主要是中Y
——比如說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
總投資1.2萬億,這就是中y負責,用大基建項目“以工代賑”,形成新的貨幣蓄水池
那么,未來呢?
中短期看,地方城市層面仍然是以房地產的主場,
只不過從過去的新區開放變成了核心區域土拍高溢價、城中村、危舊房屋和民生維度的保障房。
這也是7月14日,中央城市會議所說的城市更新,這個維度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階段信貸投放的主戰場
也很巧,正寫到這里,收到了“關于城市更新成為信貸新藍海”的消息,具體大家看下圖吧~、
中長期看,貨幣投放仍然依賴房地產“貨幣蓄水池”!但房地產形成的單一“貨幣蓄水池”,將無法匹配未來的M2增速!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第一個M2的100萬億用了58年、第二個100萬億用了7年,第三個100萬億用了4年,第四個預計用不了3年!
截至目前中國的M2余額是330萬億,大家很快就能看到400萬億就在眼前
那么按照這種增速,結合唯GDP論的宏大敘事邏輯,未來第5個100萬億,也就是M2余額500萬億、800萬億、1000萬億只會越來越快!
在這種情形之下,讓房地產成為唯一的“蓄水池”顯然是危險的!
換句話說,房地產依然是“貨幣蓄水池”,但只有“房地產單一的貨幣蓄水池”,一定是危險的!
為啥危險?按照咱們M2的推演增速,1000萬億,有些城市的房價要50萬一平米啊
所以,在當前貧富不均的背景下,讓房地產成為唯一貨幣池子一定充滿風險
那么,會是金融市場嗎?
盡管從2023年開始“金融強國”就已經寫入了紅頭文件,
但從中長期發展看,中國難建立一個類似美國股市的貨幣蓄水池子。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看,能明確的,就是兩條路徑,
路徑一:內部——
除了房地產之外,到底是數字資產、還是虛擬資產,還是債市、股市、新型不動產仍未可知。
但不管新增貨幣蓄水池是什么,房地產這個貨幣蓄水池依舊存在
路徑二:外部——
錨定“主權”,將多印出來的錢建立“國際貨幣蓄水池子”,這無疑是最符合我們利益的,
至于最終是什么樣子,目前已知的條件無法判斷!
不過呢,我認為隨著全球各個主權國法幣的不斷超發,超主權貨幣的崛起,全球大部分經濟體的“貨幣蓄水池”在未來幾十年都會會發生改變
所以,趨勢就是:
印錢,必須鉚足勁的搞啊。
蓄水池的本質是誰負責,誰能負責,誰能大規模負債,當單一主體無法持續負責之時,就變成多主體、多形式的負債
所以,高債務、低利率是必然
03
最后,說幾點!
1、杠桿與宏大敘事邏輯
不論下一個“蓄水池”是什么,誰是負債主體,全世界的M2擴張都依賴宏大敘事邏輯~
——比如,東方大國的1.2萬億的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水電工程
——比如,西方大國穩定幣與3.3萬億財政赤字的《大而美法案》
總之,未來就寫在“東方的紅頭文件”和“西方的法案”里面
2、居民的資產價格
生存的衣食住行,只要具備壟斷+“抽水泵”的信貸作用,價格就一定不會便宜!
所以,長周期看貨幣貶值和資產價格長期上漲的趨勢,永恒不變!
貨幣超發的背景下,各個城市行情節奏并不同,哪些城市現在可以購買,哪些城市不能購買?推薦閱讀《杠桿背后的秘密,中國20城供需關系分析~》
3、3個月內
3個月內美聯儲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