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母嬰室專屬便利
余明輝(職員)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位寶媽在上海市某超市母嬰室喂奶換尿布時,遇到兩名男子停留且拒絕回避。其向工作人員求助,被答復無權強制兩名男子離開。對此,該寶媽發帖呼吁優化母嬰室管理。之后,該超市致歉,稱門店將加強母嬰室管理,增派專人巡視,增設“育兒專用”標識及指引,強化員工監管意識,保障母嬰室專屬便利。
母嬰室雖小,卻關乎母嬰群體的切身利益。讓母嬰室真正好用、方便用,一方面,要完善標識和指引體系建設,推動標識規范化、標準化,通過搭建掌上母嬰服務平臺等方式,讓寶媽們輕松找到母嬰室。另一方面,要加強日常規范管理,完善管理細則,明確管理者和服務人員責任,將服務納入考核和評級體系等。
同時,要推動落實母嬰室建設規范,將母嬰設施建設和文明管理納入相關發展規劃,完善服務配套,對不符合要求的母嬰室限期整改。建議形成公眾參與及反饋機制,加強母嬰群體需求調研,建立多樣化意見反饋渠道,從而及時解決問題,提升服務質量。只有做好母嬰室日常管理,提高母嬰室的可及性、便利性、舒適化水平,才能將生育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發展肌理,讓寶媽們感受到更多溫暖與關懷。
培育對母嬰群體的共情意識
木須蟲(公職人員)
母嬰室本是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的“避風港”,卻常因少數人占用淪為尷尬之地。這既暴露出管理環節的漏洞,也折射出個別人公共文明意識的缺失。讓母嬰室回歸“專屬”,需培育更廣泛人群對母嬰群體的共情意識。
個別人占用母嬰室,本質上是對他人需求的漠視。有人將哺乳椅視為普通座位隨意使用;有人將母嬰室當作臨時休息室,甚至認為“偶爾占用無妨”。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和行為,不僅暴露了文明素養的缺失,更破壞了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對此,媒體可曝光典型案例,相關部門更可將屢教不改者納入不文明行為黑名單,與信用懲戒機制掛鉤。
母嬰室的專用屬性映射著社會的溫度與文明的高度,傳遞出對母嬰群體的關懷。確保母嬰室回歸“專屬”,不僅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必答題,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修課。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編輯: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