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雪野湖
1992年11月,萊蕪由泰安轄內的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2019年1月,萊蕪從地級市的行列里被抹掉,成為濟南的一個區。
花椒一直認為萊蕪是個非常具有喜感的城市。之所以說,不是因為它從縣級升為地級、后又從地級降為縣級,而是說這個地方的地名、民風里都透露出獨特的幽默感。
舉個例子吧,當地流行一句話,叫“美國有個好萊塢,中國有個好萊蕪”。這樣充滿調侃意味的順口溜,其他城市顯然沒條件編排出來。
當地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
有個萊蕪口鎮的老婆婆帶著孫子要出遠門探親,乘車到濟南去坐飛機。到了機場后,看到候機大廳里有個外國老頭在吃東西。老婆婆的孫子之前沒有見過外國人,覺得好奇、就盯著外國老頭看。
外國老頭吃香腸、吃得帶勁時,覺察有人看自己,環顧四周發現是個小孩,就善意地拿出一根香腸送給孩子吃。
萊蕪的老婆婆一看:嘿,老外吃的香腸原來是萊蕪口鎮的!于是就連連擺手,不住地說:“俺萊蕪有!俺萊蕪有!”
“俺萊蕪有”發音酷似“I Love you”,外國老頭誤以為老婆婆說的是“I Love you”,一下子就懵斃了過去……
有一句自謙的話叫做“一般一般、全國第三”,據說也和萊蕪有關。
萊蕪口鎮舊照
萊蕪九龍大峽谷
上世紀九十年代,萊蕪的經濟發展走在快車道上,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當時,國內有一家權威機構計劃評選“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萊蕪領導聽說后,非常感興趣、就通過關系找到這家機構的負責人。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場景:
機構負責人問:“萊蕪市有多大啊?”
萊蕪領導說:“兩區無縣。”
由于口音問題,負責人聽成了“兩區五縣”,覺得這個規模還可以考慮,于是就又問:“有多少人口呀?”
領導記不得有多少人口了,就撓了撓頭、實話實說:“具體記不得。只記得劃出泰安時,泰安總共有500多萬人口。”
負責人聽完這話,誤以為泰安是從萊蕪分出去的,泰安都五百萬人、萊蕪的人口就更可觀了。于是,負責人就提出下一個問題:“那,城市建設得怎么樣呢?”
這個問題簡單,領導馬上回答:“萊蕪,其實(就)一條路!”說完,又怕對方不明白,解釋道:“就是(只)一條街。”
負責人聽成“七十一條路,九十一條街”,就點了點頭,說了句:“發展得還不錯么,等我方便時定一下吧。”
接下來,該機構就派人到萊蕪調查暗訪,結果發現萊蕪兩個區不假,可根本不帶縣,街道和人口的情況、更和當初萊蕪領導所說的數據懸殊。于是,該機構的負責人就把此事放在了一邊。
萊蕪領導一直沒有等到消息,就派專人去詢問,并叮囑說“一定要在負責人方便時再問”。
派去的人員等了幾天,終于等到這個負責人上廁所,機不可失、萊蕪人趕快上前,走到正方便的負責人跟前,恭敬地問道:“X總,我們萊蕪的領導派我來問排名,上次您說等方便的時候定,你看這都等您好幾天了、好不容易等到您方便,你看萊蕪在評比中排第幾?“
這個負責人前列腺有些問題,撒尿困難,好不容易集中力量撒了出來,結果被人打斷了,好不生氣、瞪了他一眼,一句家鄉話脫口而出:“凈胡來!”
打聽消息的人聽完后,趕快往家里報喜:”結果出來了,京滬萊,我們得了第三!?萊蕪的領導聽說后,立馬大擺筵宴、進行慶祝,面對前來道喜的賓客,謙虛地說道:“一般一般,全國第三!”
二妮子是萊蕪人對家中第二個女兒的稱呼
這個故事,當然純屬演繹,不會是實事兒,但是故事里透露出來的幽默感,真實不虛。最好玩、堪稱經典的,莫過于萊蕪的一首家喻戶曉的“民謠”了,名字叫做“萊蕪二妮子”。
這個民謠采用了美國導演羅伯特·懷斯執導的經典電影《音樂之聲》里那首“孤獨的牧羊人”的曲調,重新以萊蕪方言填上了歌詞,非常有創意,搞笑色彩十足。
- 歌詞是:
有一個閨女長滴真俊吧,
萊蕪滴萊蕪滴口鎮滴。
她娘打小叫他二妮子,
劈拉劈拉去趕集。
二妮子哎,
喂完雞、再把豬喂了啊!
你十八九了,點兒活兒不干、光玩啊!
(文中故事采集自民間,杜撰戲謔為主,請勿當真。特此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