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天、3000公里的騎行,蘭會云與他的32名學生最終抵達目的地——海南省,并于7月9日完成了環海南島騎行。
38歲的蘭會云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一中學的地理老師。在學生們結束高考幾天后,即6月10日,他便帶領學生們踏上了旅程。
他們從校園出發,途經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份,最終抵達海南省會海口。
6月10日,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一中學,蘭會云與學生們開始騎行之旅。
這場特殊的旅程是蘭會云對學生們的一個承諾,也是他為學生們安排的最后一次地理實地考察。
在高一開學的第一課上,蘭會云就在課堂上承諾,高考結束后,他會組織一次特別的畢業騎行之旅。“之后我就開始做準備,帶領學生們進行體能和應急訓練,”蘭會云說,“我還開車去了海南,熟悉沿途的地形和路況。”
這并非他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旅程來紀念高中畢業。2016年高考后,他和7名學生從朔州騎行至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
2019年,蘭會云與11名學生用16天時間從朔州騎行到上海。
2022年,他又帶著13名學生騎行至青海省的青海湖,并完成了環湖騎行。
“北邊到過邊境,東邊見過繁華,西邊觸過自然,這次,我想帶他們去南邊看看海,”蘭會云說。
這段旅程跨越北緯39度至18度,途經黃河、長江,還經過黃土高原、南嶺、珠江三角洲等多種地形。
“這條路線能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到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下植被和農作物的差異,是一條絕佳的地理實地考察路線,”他說,“比如,朔州的農作物以小麥為主,一年一熟,而河南則是一年兩熟。”
6月中旬他們抵達河南時,恰逢小麥收獲季和玉米發芽期,于是蘭會云向學生們介紹了農作物的種植模式。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學生們體驗了插秧,采摘了荔枝和菠蘿,還第一次乘坐了輪渡。
“旅途中的每一次不同體驗,都把地理課本上抽象的術語變成了學生們記憶中難忘的風景。”蘭會云說。
米穎妍是這次畢業騎行中唯一的女生,她說自己的體驗更加豐富多樣。
“其實,當我知道自己是這次旅行中唯一的女生時,心里有點猶豫,”她說,“但父母鼓勵我,說人生就是要擁有不同的經歷,這給了我力量和勇氣踏上這段旅程。”
“在此次騎行過程中,陰晴不定的天氣、突如其來的陡坡、計劃外的修路、不期而遇的人和事,還有些小麻煩。這段旅程充滿了變數,也擁有著很多不確定性,我想這其實與我們的生活一樣。”她說,“我們要接納無常,更要擁抱變化,時刻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
22歲的符洋是蘭會云2022屆的畢業生,他受邀請擔任隊長,負責自行車維修和照顧學弟學妹。
“相對于從山西到青海的旅程來說,這次從山西到海南的騎行相對輕松些,路比較好走,同時還可以領略多樣風景與文化,”他說,“沿途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美食都獨具魅力、各不相同,能讓人深入體驗地域文化,開闊眼界。”
“旅途中,蘭老師用他的專業知識講解區域地形和植被分布,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變成了觸手可及的自然課堂,”符洋說,“當團隊遭遇突發天氣時,他憑借豐富的戶外經驗靈活調整路線,帶領大家克服障礙。”
在高中三年里,蘭會云還帶領學生們參加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參觀省會太原的博物館,看望偏遠地區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人,在真、善、美方面為社會做更多貢獻,”蘭會云說,“未來,我會找到更多方式來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因為人生的旅途中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在等著我們。”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張爍)
《中國日報》7月22日第7版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