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國家雙一流、211高校說真話,都成了一種罪過。
云南大學在高考錄取系統里備注"總分低,錄取額滿",就像在太平盛世里放了個響屁——雖然是實情,但顯然冒犯了某些人脆弱的神經。
有意思的是,當事考生家長自己都在"玩梗",網友們卻替她憤憤不平。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現在看來,我們不僅喜歡調和,還特別擅長把真話包裝成謊言,把直白當成羞辱。
"總分低"三個字,戳痛了誰?
在這個人人都是"寶寶"的時代,我們習慣了被哄著、被捧著。高考沒考好?那一定是"發揮失常";工作沒找到?那必然是"懷才不遇";相親被拒絕?那肯定是"緣分未到"。我們創造了一整套話語體系,專門用來粉飾太平,掩蓋真相。
而云南大學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告訴你:對不起,你分數不夠。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考試不及格,老師會在試卷上寫"繼續努力"。現在想想,那四個字翻譯過來不就是"你考得太差了"嗎?但我們寧愿接受委婉的謊言,也不愿面對直白的真相。
更諷刺的是,云南大學招生辦的回應:"這是為了讓考生直觀了解未被錄取的原因。"多么樸素的邏輯!可在這個"直觀"都能被解讀為"羞辱"的時代,說真話需要的勇氣,不亞于在皇帝新衣的故事里當那個小孩。
我們活在一個奇怪的悖論里:一邊高喊著要透明、要公開,一邊又接受不了赤裸裸的事實。就像那些整天嚷嚷要聽真話的領導,真有人說了真話,第一個跳起來的往往就是他們。
"總分低"這三個字,其實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不是云南大學的"不近人情",而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玻璃心。我們害怕失敗,更害怕承認失敗。我們創造了無數委婉的說辭,把"能力不足"說成"還需歷練",把"不合適"說成"另有安排"。
但真相就是真相,無論你怎么包裝。分數線就在那里,不會因為你的感受而降低半分。
有人說,這樣太殘酷了。可是,比起用華麗的辭藻掩蓋真相,直接告訴你"總分低"難道不是一種尊重嗎?至少,它沒有侮辱你的智商。
在這個處處講究"情商"的時代,云南大學的做法顯得格格不入。但我倒覺得,這種"不合時宜"的誠實,恰恰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缺少的東西。
如果連"總分低"這樣的事實都接受不了,那我們離真正的成熟還有多遠?
說到底,高考是一場競爭,有人贏就有人輸。輸了不丟人,丟人的是輸不起。更丟人的是,明明輸了,還要別人哄著你說"其實你贏了"。
云南大學的"總分低",不過是在這個虛偽的世界里,說了一句大實話。
而我們的憤怒,恰恰證明了一件事:在這個時代,真相本身就是最大的冒犯。
慕強的人往往玻璃心。在家被寵成公主、格格,把家人當太監使喚慣了,進了社會可沒人慣著。滑檔、落榜是第一堂社會實踐,不急,今后社會的毒打多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