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紅色基因深植童心?7月22日,湖北工程學(xué)院機械工程學(xué)院“科普引航,青春聚力”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孝南區(qū)勝利社區(qū)愛心托管班給出了創(chuàng)新答案:一堂以3D打印技術(shù)為載體的“行走的思政課”。他們將前沿的3D打印技術(shù)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可觸可感的科技體驗,為社區(qū)兒童打造了一堂沉浸式的紅色啟蒙課,在幼小心靈中烙下鮮紅的愛國印記。
指尖塑像,追憶偉人光輝
實踐隊員們化身“科技講師”,摒棄傳統(tǒng)單向宣講,以3D打印機為“教具”。在隊員指導(dǎo)下,孩子們啟動打印機,親眼見證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袁隆平等偉人的小型雕像在層層疊加中逐漸成形。伴隨著打印機的嗡鳴,隊員們深情講述雕像人物的不朽功勛與崇高精神,讓抽象的歷史變得可觸可感,偉人形象在孩子們心中立體起來。
模型述史,重溫紅色地標
天安門城樓、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這些承載厚重歷史的紅色地標模型被逐一打印出來。隊員們結(jié)合這些精致的模型,生動講解其背后的革命故事和重大意義,引導(dǎo)孩子們在“掌上游覽”中感悟黨的奮斗歷程,拉近了紅色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孩子們圍著模型,聽得全神貫注。
巧手繪心,國旗映照情懷
為增強國家認同感,隊員們準備了打印好的迷你國旗模型。孩子們屏息凝神,用畫筆細心為國旗涂上鮮艷的紅色和明亮的五角星。一筆一畫的涂色過程,成為一次無聲的愛國宣誓。隊員們適時講解國旗象征和國家成就,國旗的莊嚴與祖國的形象深深印入孩子們的心田,自豪感油然而生。孩子們舉著自己涂繪完成的國旗,臉上綻放著純真的笑容與驕傲。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行走的思政課’形式,讓思政教育走出校園、走進社區(qū),更貼近孩子。”實踐隊員趙金鵬表示,“借助3D打印這種直觀、有趣的科技手段,把愛國主義主題轉(zhuǎn)化為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做得了的具體體驗,讓紅色基因在沉浸式互動中自然傳承。”
湖北工程學(xué)院機械工程學(xué)院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科普行動,更是一次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模式的積極探索。實踐隊將專業(yè)特色與“行走的思政課”緊密結(jié)合,巧妙運用3D打印這一科技載體,在社區(qū)兒童心中播下了愛黨愛國的種子,為拓展青少年思政教育新路徑提供了生動范例。
來源:車站街道團工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