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女籃亞洲杯落幕,中國女籃以季軍成績收場,圍繞獎金的討論卻剛剛開始。 主教練宮魯鳴個人獎金20萬元,年輕后衛(wèi)李緣3場比賽一分未得卻拿到5萬元,砍下19分7籃板7助攻的MVP王思雨選擇將獎金全額捐出,這一系列反差巨大的分配方案,瞬間點燃了球迷的爭議火藥桶。
獎金分配方案,數(shù)字背后的落差
本屆亞洲杯銅牌總獎金約300萬元,不足2023年奪冠時1500萬元獎金的五分之一。 運動員按賽事規(guī)則每人分得2萬至5萬元,主力球員如韓旭、李緣等均獲頂格5萬元;教練組則按運動員總獎金的20%計提,總額約60萬元,其中主教練宮魯鳴獨占20萬元。
李緣的5萬元獎金成為焦點。
她在本屆賽事出場時間有限,三場比賽得分掛零,卻因“團隊共享榮譽”的分配原則獲得與核心球員持平的待遇。 部分球迷質疑:“躺贏也能拿頂薪? ”支持者認為,年輕球員成長需要包容,獎金是對未來的投資。
王思雨,捐錢背后的不甘與格局
30歲的王思雨在季軍戰(zhàn)中打出統(tǒng)治級表現(xiàn):替補登場16分鐘,8投6中砍下19分7籃板7助攻,正負值高達+25,幾乎憑一己之力撕碎韓國隊防線。 然而頒獎禮上,她摘下銅牌仰天痛哭的畫面令人心碎。 賽后她擁抱前國手菲菲,輕嘆“最后一舞”,暗示國家隊生涯終結。
令人震動的是她的捐贈決定。
5萬元獎金全額捐給青訓基地,并非一時沖動。 王思雨在半決賽對陣日本時僅出戰(zhàn)13分鐘,球隊失利后徹夜未眠。 對戰(zhàn)術安排心存不解,她未公開抱怨,是用季軍賽的爆發(fā)證明價值,再用捐贈行動傳遞信念:“中國女籃的未來在青訓”。
老將集體退場,眼淚里的時代落幕
與王思雨同步告別的還有黃思靜。 半決賽輸給日本后,她含淚自責:“作為老將沒帶好隊伍,這是我的失職。 ”十年國家隊生涯畫上句號,她坦言無怨無悔,遺憾刻在每一滴眼淚里。 這一幕被球迷稱為“悲壯的退場”,兩位功勛老將的最后一戰(zhàn),竟以銅牌和爭議收場。
宮魯鳴的“及格論”,火上澆油
當球迷為失利憤懣時,宮魯鳴的賽后總結再添一把火:“本次亞洲杯是奧運備戰(zhàn)的小考,我們給自己打及格分。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 主場作戰(zhàn)、全主力出擊僅獲季軍,創(chuàng)八年最差戰(zhàn)績,卻被定義為“及格”?
爭議背后是戰(zhàn)術層面的質疑。 死磕內線導致被日本三分雨投崩、關鍵戰(zhàn)心理崩盤、新老交替青黃不接,這些問題在宮魯鳴的“換代計劃”中未被直面。
他宣布將扶持張子宇、楊舒予為核心,卻未解釋為何半決賽冷藏王思雨,也未回應李緣“高薪低能”的批評。
獎金縮水VS榮譽無價?
銅牌300萬獎金與兩年前奪冠時的天壤之別,赤裸裸揭示了競技體育的殘酷法則:成績決定待遇。2023年亞洲杯奪冠后,李夢、王思雨等主力除賽事獎金外,還獲得四川女籃50萬元重獎及房產,王思雨更拿下六位數(shù)珠寶代言。
當王思雨的捐贈照亮青訓的漫漫長路,李緣的5萬元拷問著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宮魯鳴的20萬元和“及格論”則掀起對責任歸屬的反思,這場獎金風波早已超越數(shù)字本身,成為中國女籃重建路上的一面棱鏡,照見榮譽、付出與改革的撕裂與陣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