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習 性
鯉魚是屬于中下層的雜食魚類,是無胃魚類,新陳代謝較快,因此攝食習性屬于少食多餐的狀態。而且鯉魚攝食的季節性很強。鯉魚的棲息位置并是一成不變的。氣溫變化,水溫降低或是升高以及氣流的變化和氣壓高低都是讓鯉魚活動區域改變的重要因素。鯉魚的耐低氧性十分強,這種耐低氧性的特點導致夏季鯉魚大部分時間都在深水區活動覓食,跑到中上層覓食的頻率比其他魚類少很多。而且野生的鯉魚十分機警,只要周圍一有動靜,它就會立馬逃跑。
釣 組 搭 配
鯉魚的體型還是普遍較大的,機警性很高,而且很能折騰,掙扎的力度很大,所以線組這方面要寧用粗不用細。
魚竿長度在4.5米到5.4米比較適合,如果是專攻大鯉魚,竿子可以用到6.3米以上,竿子越長,在遛魚的時候回旋的余地越大。
釣較小體型的鯉魚(兩三斤以內),建議用1.5—2.5號的主線,1.2—1.5的子線,魚鉤的話可以使用伊勢尼3—5號的鉤子。
釣體型較大的鯉魚(三斤以上六七斤以內),建議用2.0—3.5號的主線,1.5—2.0號的子線,魚鉤建議伊勢尼7號鉤往上。
釣 位 選 擇
水草處
選擇有水草的地方作為釣點是不錯的,水草處不僅可以避暑,還可以有效的隱藏身影,躲避天敵,鯉魚這種膽小機警的魚類,肯定是會在這種地方活動的。
背陰處
背陰處水溫低,溶氧量充足,適合鯉魚活動,而且食物很豐富,各種浮游生物與小魚小蝦都在此活動,鯉魚很有可能會在這樣的地方覓食活動。
迎風處
風會使水體溶氧增多,隨著波浪的推涌,許多植物的細小顆粒以及各種昆蟲與浮游生物都順風而下,讓鯉魚有更多的食物可吃,所以迎風處是很不錯的選擇,越是風力較大,迎風處活動的大魚越多。
入水口
入水口食物豐富,溶氧量充足,水流從山上和別的水域帶來的植物種子、野果殘渣等等都是鯉魚最愛之物。尤其是下雨過后的入水口,簡直就是釣鯉魚絕佳之地。
釣 法
一、在水下遇到食物時,鯉魚會先用厚嘴唇慢慢拱它,等發現沒有危險后才會放心吞食,整個動作在漂上的反應就是,浮漂先輕輕晃動,然后慢慢入水。在水庫釣魚,釣友看到漂動時,不要著急提竿,等漂向水下沉沒時再提竿。
二、中魚后要充分利用竿線鉤的強度,靈活地控制在中層水中遛魚。不要急于將魚提出水面,利用竿線的彈力拉力變換方向,化解魚的沖撞力,避免拔河。不要急著抄魚,順著魚掙扎的方向,拽一下,提一下,再拽,再提,反復兩到三次,也就是所謂的頭三下,待鯉魚的力氣耗盡,則能順利上岸,將抄網伸到水中,利用竿線的強度,將乏魚領到抄網口中,抄魚上岸。
注 意
一、鯉魚生性刁滑,釣場要保持安靜,勿大聲交談,走動要輕,拋時鉤餌盡量擦水皮落入釣點。勿大甩鞭、竿梢打水,否則驚散窩內魚。
二、準備好失手繩,鯉魚個頭大,勁頭也大,不排除有意外發生的可能,所以準備好失手繩是非常必要的。
餌 料 搭 配
根據釣諺:“春腥夏淡”來搭配餌料,最終搭配好的餌料味型應該較為清淡,所以此時釣鯉魚,餌料最好不要拌的太腥,否則會招來水下大量的雜魚。除此之外,越大的鯉魚就越喜歡清淡或者谷物類的餌料,所以夏季在大晴天作釣,清淡型餌料效果反而會更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嚴格控制和調整好餌料的粘度和狀態,不要太黏太硬,不然會影響它們在水下散化的速度。打窩也很重要,在做準備工作之前可以先把窩子打上誘魚,想釣大鯉的釣友們可以提前幾天進行打窩,讓魚在短期的時間形成一個吃食習慣,這樣在釣的時候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