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在覓食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攝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語琤
編輯丨張尋 責編丨鄧旆光
今年5月28日凌晨,大連市迎春四巷小區,一只驚慌逃竄的梅花鹿從高墻躍下,摔斷脊椎,掙扎數小時后去世。根據附近居民的描述,護鹿志愿者推測,梅花鹿是在流浪狗的追逐下,慌不擇路才跳下了高墻。“大連梅花鹿遭野狗追逐墜落死亡”登上微博熱搜。
近年來,在大連市區,梅花鹿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視線中,有時會主動闖入人流密集的地方,在地鐵口分娩、在居民區覓食。
在一處補飼點附近的地面,散落著尖銳的竹簽子,有游客用它挑著蔬果零食投喂梅花鹿。據了解,這其實是一種危險的做法。在當地海邊,有游客用這種竹簽喂海鷗,有的海鷗喙部被貫穿,帶著竹簽飛行。
在這里,梅花鹿正和海鷗一樣,成為一種新的“城市動物”。在保護梅花鹿和維護人對自然的樸素愛心之間尋求平衡點,這座城市仍在探索中。
梅花鹿現身市區
2019年12月的一個午后,住在大連市區的陳亮在小區散步,碰到了一群梅花鹿。梅花鹿有十幾頭,在小區里吃草。好奇鹿群是從哪來的,陳亮跟著鹿群,看到它們從小區圍欄一個破損的洞口鉆出去,走進山里。“我就想,這些鹿是不是有人在喂?”
輾轉打聽后,陳亮發現,有一些市民早已開始投喂梅花鹿。住在白云山山體公園附近、年過六旬的劉愛蓮告訴陳亮,2016年左右,她發現有梅花鹿“偷吃”了她給流浪貓的貓糧,還會翻垃圾桶覓食。劉愛蓮從菜市場買來菜葉子喂給梅花鹿吃。漸漸地,自發參與喂鹿的市民越來越多,投喂的食物換成了“量大管飽”的豆腐渣。
這群梅花鹿的來源目前尚無定論。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公眾號提起這群在市區出現的梅花鹿時,稱其為“野生梅花鹿”。而民間流傳的說法是,2002到2005年左右,有梅花鹿從幾個人工飼養的場所逃逸,在山里經過幾代繁衍,有了野性。
▲2019年12月,陳亮在小區里拍到的梅花鹿 受訪者供圖
大連市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王先生告訴記者,根據民間觀察,目前這群梅花鹿主要在蓮花山一帶活動,東至棒棰島賓館風景區,西至大西山水庫附近都有它們的身影。
蓮花山因層層山巒形似一朵盛開的蓮花得名,海拔259.6米。蓮花山南面臨海,大連市森林動物園坐落其上。梅花鹿頻繁出沒的白云山山體公園至大連市政府車程僅約4公里。緊鄰蓮花山的小區里,居民坐在家中就能看到梅花鹿。
從地圖上看,梅花鹿棲息的綠地像是被城市和海洋包圍,被公路分割成破碎的“島嶼”。
2020年,陳亮把劉愛蓮等自發喂鹿的市民們組織起來,成立了西鹿苑護鹿志愿團隊。當年,團隊里共有十幾名成員。如今,幾個護鹿志愿者群里的成員加起來已超過600名,有的捐款,有的出力,也有人具備梅花鹿養殖知識,可以為受傷的梅花鹿提供簡單治療。
▲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補飼點,志愿者往鹿食板上倒豆腐渣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攝
陳亮和團隊里的幾名核心成員總是天一亮就起床,從菜市場拉上一麻袋一麻袋的新鮮豆腐渣,摻上統一購買的麥麩,加上一些好心老板送的水果、蔬菜,開著4臺小汽車運上蓮花山上的6個“補飼點”,倒進愛心企業捐贈的“鹿食板”。還有愛心企業運來了水,倒進志愿者購買的大水槽里,供梅花鹿取水。志愿者們還會放上像磚塊一樣的動物鹽,幫助梅花鹿補充鹽分和微量元素。天氣熱了,他們會細心地把烈日下的食槽抬進樹林里的陰涼處。
每天清晨,梅花鹿成群結隊地下山,提前在補飼點等待。志愿者把飼料倒在“鹿食板”上,退開一段距離,鹿立刻圍上前,一邊進食,一邊機敏地關注著人類的動作,只要一頭鹿發現人有靠近它的意圖,鹿群就會迅速后退。
▲梅花鹿在鹿食板上取食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攝
蓮花山上動植物種類豐富,陳亮告訴記者,近年來,這群生活在城市中的梅花鹿數量增長顯著。根據幾個補飼點志愿者的統計估算,截至今年,到補飼點取食的梅花鹿總數已有四五百頭。冬天山中食物較匱乏時,僅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的補飼點,就有上百頭梅花鹿來取食。
有動物保護人士提出質疑:野生梅花鹿真的需要補飼嗎?越來越多的梅花鹿,是否會打破生態平衡?
陳亮認為,梅花鹿出現在馬路上,可能是受到了驚嚇,慌不擇路,迷失在車流中。梅花鹿想從一個綠地“孤島”前往另一個“孤島”,也會被車流和建筑物阻攔。這意味著,在山中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它們想要抵達食物更豐富的山林,其實并不容易。此外,當下沒有確切的科研數據,證明大連的梅花鹿數量“過多”了。
追逐梅花鹿的流浪狗
實際上,在蓮花山棲息的不僅有梅花鹿,還有流浪狗。起初,陳亮他們補飼梅花鹿時,看到山上的流浪狗,也會為狗留一些食物。但近年來,梅花鹿和流浪狗的“沖突”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2021年3月4日,陳亮在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補飼點附近看到一具梅花鹿遺骸。這頭鹿死狀慘烈,附近有幾條流浪狗,其中一條白色流浪狗的背部被血染成紅色。
▲2021年3月,陳亮在梅花鹿遺骸附近拍到的流浪狗 受訪者供圖
從那之后,志愿者在蓮花山梅花鹿活動的范圍內看到流浪狗,就會配合相關部門抓捕流浪狗,報告流浪狗的位置,漸漸對狗群的習性有了一定了解。
陳亮告訴記者,這些流浪狗晝伏夜出,雖然體型不大,但它們懂得集結起來分工布陣,有的負責咬,有的負責包抄,圍堵布陣獵殺梅花鹿。
2021年3月之后,志愿者們又多次目擊流浪狗追逐梅花鹿。2023年1月,陳亮接到“流浪狗致梅花鹿受傷”線索的次數“達到了頂峰”。
護鹿志愿者李達告訴記者,在蓮花山一帶巡視時,他們時而會碰到橫死的梅花鹿。今年開春,在白云山公園南門補飼點附近,一只幼年梅花鹿的殘骸被發現。今年5月21日,李達在迎春四巷附近的山上發現一具鹿尸,已經高度腐敗。
今年5月28日清晨5點左右,李達在護鹿志愿者群里看到消息:迎春四巷小區里,一頭梅花鹿從高墻躍下摔傷。李達趕到現場,看到梅花鹿趴在高墻下方的坡道上,附近樓梯上有一攤血跡。周邊居民告訴他,夜里聽到狗叫聲,后來看到梅花鹿趴在那兒,“就是被狗攆的。”
▲梅花鹿躍下的高墻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攝
事后,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鹿躍下的高墻到地面之間共有49級臺階。這里距離梅花鹿的補飼點不遠,不對游客開放,外人罕至。在這里取食的梅花鹿母鹿偏多,警惕性高,人稍一靠近,立刻就會轉身向山林的方向逃去。
李達告訴記者,專業人員把那只摔傷的鹿帶走檢查,發現它摔斷了脊椎,“沒法救了。”這頭鹿于5月28日當天死亡。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發后,大連多部門工作人員連續多日在蓮花山一帶抓捕流浪狗。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大連市12345熱線咨詢后,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此次行動共抓捕了十來只流浪狗,均送往養犬基地妥善安置。
▲今年4月,志愿者在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附近拍到的流浪狗 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大連市的犬只管理單位一直在開展抓捕、收容流浪狗的工作。但只要還有人在遺棄犬只,流浪狗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志愿者希望探索出既能保護梅花鹿,也不用殺滅流浪狗的辦法。現在如果在山上發現有幼崽的流浪狗窩,志愿者會等母犬回來后,再請專業人員一起帶走,以免幼犬缺乏母乳無法存活。
在大連,養犬實行許可證制度,許可證可以免費辦理。在城市市區內,個人可以養小型觀賞犬,每戶只可養一只。但存在遺棄犬只的問題。陳亮列舉了幾種家養犬遭拋棄的情形:“房屋拆遷,人搬走了,就把原本用來看家護院的狗遺棄了。有的人心血來潮,覺得好玩,養了幾天,發現要遛它、要照顧它,生病了得帶它去醫院,覺得麻煩就遺棄了。”
護鹿志愿者也收留過幾只流浪狗,但個人能收容的數量極為有限。陳亮曾把一些救助的狗送給鄉下或工地上需要狗看家護院的朋友,但他擔心這些狗有一天仍會被遺棄。后來再碰到流浪狗,他會送往救助站,但流浪動物救助站大都早已不堪重負。
志愿者:望它們真正回歸自然
但導致鹿群受傷的不只是流浪狗。
有幾頭梅花鹿特別受喜愛,游客、網友給它們取了名字:“刀疤”“花花”……受到關注也意味著“暴露”的危險。去年7月初,“花花”被人割掉了兩只鹿茸。如今“花花”已經重新長出了鹿茸,割鹿茸的人仍未找到。
▲鹿角被繩子纏住的雄鹿 護鹿志愿者攝
去年5月,陳亮發現一頭雄鹿斷了一只鹿角,斷裂脫落的角被一根繩子綁在另一根角上,直到另一根角也脫落,長出新角,這頭鹿才得到解脫。有志愿者認為,這頭鹿是自己誤撞了繩子,掙扎中繩子越纏越緊。但陳亮認為,無法排除有人故意綁住鹿角,意圖盜取鹿茸的可能性。
有時,鹿也會主動闖入人流量密集的地方。
今年5月,一頭梅花鹿在學苑廣場地鐵站附近的綠化帶產崽。有市民靠近梅花鹿母子,被護子心切的母鹿踢打。王先生告訴記者,據了解,那名“挨打”的市民無大礙。母鹿產崽三天后,志愿者把梅花鹿母子運回了山里。
5月底,蓮花山南側的濱海路,一只梅花鹿突然躥出,撞上了一輛行駛中的小汽車。梅花鹿摔倒在地,小車的左側后視鏡被撞斷了。梅花鹿很快站起身,跑進了路邊的樹林。
王先生回憶,6月下旬,又有一頭懷孕母鹿跑到了一家醫院附近的花園里,志愿者們收到消息后,設法把它轉移回了山里。
▲星火花園養老院附近小道上的梅花鹿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攝
如今,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已成為一個“網紅”觀鹿點,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周圍小販攤位上擺著紅棗、胡蘿卜、紅薯干、蘋果、玉米粒……
這里曾是一個高爾夫球訓練場,后來訓練場的建筑被拆。梅花鹿在樹林間、健身步道、荒地上悠然踱步,尋覓草葉,巨大的鹿角在陽光下泛著橘紅色光澤。
這里的鹿不怕人。你靠近它,它也轉過頭看著你。和人“打交道”最多的幾頭鹿,伸手輕輕摸一摸它的鹿角、背部,也不會作出什么反應,看起來行動遲緩。游客拿出食物,鹿群就會一下子圍過來,伸長脖子從人手中取食。一些年幼的小鹿會猴急地追著人跑。有時,梅花鹿甚至會在路上“攔車”討食。
陳亮說,直接用手投喂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游客要把握好和野生動物的距離,以免發生危險。6月25日,記者在白云山公園南門探訪時,有一名用紅棗喂鹿的游客被鹿揚起的前蹄踢中。記者了解到,此前有游客投喂時過分靠近發情期的雄鹿,被鹿角誤傷。
陳亮告訴記者,在2016年左右,有居民在白云山山體公園南門附近投喂梅花鹿時,用手和嘴遞出食物,引導鹿靠近人取食,梅花鹿和人親密接觸的照片在網上傳開,“這種做法誤導了人們。”陳亮認為,公園南門的梅花鹿與人親近,是被人們投喂“訓練”出來的。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梅花鹿能真正回歸自然。生老病死,被老虎、熊吃掉,都是生態鏈里正常的一環,我們不用去干涉。”陳亮對記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