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檔案:張建輝,男,漢族,1968年出生于湖南瀏陽,現任瀏陽市沙市鎮東門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個人先后長沙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長沙市勞動模范、長沙市雙帶雙促優秀退役軍人、湖南省村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湖南省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湖南省黨員教育培訓省級講師、長沙市“名師名課”十大名牌講師等榮譽。東門村先后獲評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南省集體經濟強村、湖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湖南省精品鄉村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
盛夏七月,瀏陽市沙市鎮東門村連片的稻田碧浪翻滾。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張建輝走在寬闊的村道上,太陽能路燈沿路而立,山泉水廠流淌著清冽的甘泉,不遠處的蒿山生態農莊迎來又一撥游客。誰能想到,這個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達5000萬元、年收益超200萬元的“明星村”,28年前曾是個閉塞的貧困村。而這一切蛻變的領路人張建輝,在今年光榮獲評湖南省勞動模范。
軍魂鑄底色,荒山播下希望種
1986年入伍、參加過老山防御作戰并榮立三等功的經歷,為張建輝的人生烙下了忠誠與擔當的印記。1996年,退伍返鄉的他毅然扎根基層,挑起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重擔。“部隊教會我,陣地守不住,一切歸零。村子就是我的新陣地。”張建輝說。 面對東門村的荒山薄田,張建輝深知,必須向土地要效益。他大刀闊斧推進改革,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將全村94.3%的土地資源集約經營。昔日的荒山種上了梔子花、油茶、優質烤煙,特色種植基地漸成規模。但這只是第一步,張建輝的目光投向了更遠的青山綠水。
張建輝在工作中。
跨界經營,青山變身“聚寶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張建輝深諳此道。他帶領村民充分挖掘古蒿山人文自然資源,打造了集森林文化園、農耕文化館、疊水瀑布、工匠坊、古蒿山泉于一體的湖南省首家村集體所有的國家五星級生態農莊——蒿山生態農莊。 他創新思路,聯合周邊村落整合旅游資源,精心設計“激情一日游”“生態輕松二日游”等線路。2024年,農莊接待游客超萬人次,為村集體增收逾百萬元。沉睡的綠色資源被徹底喚醒,成為強村富民的不竭源泉。
枝葉總關情,民生實事暖人心 集體經濟壯大了,張建輝最牽掛的是如何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位村民:
路暢燈明水甜:28年間,累計硬化村道39公里,修建水渠涵洞568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750盞,實現水泥路、自來水“戶戶通”。
關愛“一老一小”:村集體補貼幼兒園費用,學生每期僅需自付1580元;為考取大學的學子發放獎學金,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補助并舉辦集體慶生活動。
涵養文明鄉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發起“美家美婦 幸福東門”行動,將文明新風吹入千家萬戶。
治理顯效能,榮譽見證奮斗路
在張建輝帶領下,東門村構建起黨建引領、法治自治相結合的治理新格局。他創新黨員管理,推行“四紅黨員”分類法(紅星、紅心、紅旗、紅燭),激發黨員先鋒能量;每屆村“兩委”換屆后必修訂村規民約,將矛盾化解于萌芽。疫情期間,他帶頭嚴防死守,全村625戶無一人感染,并率先為武漢捐款捐物。
張建輝(左)在查看煙葉發展情況。
二十八載耕耘,初心如磐。張建輝將部隊的鋼鐵意志融入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把昔日貧困村打造成擁有“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多項國字號榮譽的富裕家園。湖南省勞動模范的稱號,是對這位老兵扎根鄉土、實干興村的最佳褒獎。站在蒿山俯瞰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張建輝的腳步依然堅定:“陣地守住了,但讓鄉親們日子更甜、鄉村更美的戰斗,永遠在路上!”
(趙建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