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琉球群島,也就是現在日本叫的沖繩,這地方的歷史可真是一本厚厚的賬本。從古時候起,它就是個獨立的王國,叫琉球王國,靠著海上貿易混得風生水起,跟中國、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做生意。那時候的琉球人過得自給自足,文化也獨特,有自己的語言、習俗和國王。誰想到,19世紀末,日本明治政府看中了這塊地,1879年直接派兵吞并了琉球王國,把國王趕到東京,改名叫沖繩縣。從那以后,琉球就沒了獨立地位,成了日本的一部分。這事在歷史上叫琉球處分,日本用武力強行整合,琉球人當時反抗過,但沒頂住。吞并后,日本開始推行同化政策,學校里教日語,傳統習俗被壓著,土地資源也慢慢被日本本土控制。琉球人覺得自家家園被占了,文化被淡化,經濟上也沒啥大發展,一直像個邊緣地帶。
二戰時候,沖繩更慘。1945年,美軍和日軍在那打得天翻地覆,沖繩戰役死了20多萬日本人,其中不少是當地平民,一堆人被迫集體自殺。戰后,美國占領沖繩,一直管到1972年才還給日本。但還的時候,美國留下了大堆軍事基地,現在沖繩占地日本總面積才0.6%,卻扛著70%的美軍基地。基地占地廣,噪音大,污染水源,還出過不少犯罪案子,比如1995年三個美軍士兵綁架強奸一個12歲女孩,鬧得全島抗議。基地的存在讓當地人覺得像被殖民,資源被占,生活受干擾,經濟上依賴基地租金,但長遠看沒啥好處。沖繩人總說,這不公平,為什么全國的美軍負擔都壓在我們頭上?
沖繩的獨立運動其實從戰后就冒頭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有些琉球人覺得與其回日本,不如獨立或讓美國托管。但美國最后還是把沖繩給了日本,獨立念頭就壓下去了。到了現在,獨立運動不算主流,但聲音沒斷過。比如有個叫琉球獨立黨的組織,主張和平分離,但支持率低,2022年選舉只拿了很少票。更多人不是要徹底獨立,而是要減輕基地負擔,爭取更多自治權。沖繩的知事們常在選舉中打反基地牌,當選后就跟中央政府杠。像前知事翁長雄志,就強烈反對美軍普天間基地遷到邊野古,那地方是填海建新基地,會毀珊瑚礁,影響漁業。
玉城丹尼就是現在沖繩的知事,他1959年出生在沖繩宇流麻市,那時候沖繩還在美國管著。他當電臺主持人,聊本地事,還當過藝人,唱歌演節目,攢了點人氣。80年代到90年代,他主持節目時偶爾提基地噪音和犯罪問題,慢慢形成反基地觀點。那時候沖繩經濟靠美軍,但居民抱怨多,基地外小店賣東西給士兵,可士兵酒后鬧事,警察常出動。
2000年后,玉城轉行從政。2002年他第一次選沖繩縣議員,沒成。2005年選上眾議院議員,屬于民主黨,后來換過幾個黨,像國民生活第一黨、日本未來黨、生活黨。他在國會干到2018年,焦點一直是反基地。2009年他贏了沖繩第三選區,發言說基地毀環境,普天間遷邊野古會壞珊瑚礁,影響居民健康。2014年他支持翁長雄志,兩人一塊推反基地運動。翁長2018年8月病逝,玉城就參選知事。那年選舉他拿了高票,55%,打敗自民黨支持的對手。2022年9月他又連任,繼續反基地。知事任上,他組織公投,2019年2月72%反對邊野古填海,但中央政府不理,繼續建。
玉城的政治路子接地氣,他從基層議員起步,懂民眾苦。媒體背景讓他會說話,選舉時走村串戶,強調基地噪音擾學校,污染水源少魚。基地問題根深,戰后美國建基地時征地,農民丟田,文化活動受限。沖繩人覺得這延續了殖民,日本本土不分擔負擔。獨立運動雖小,但有外部影響,比如中國有些大學和研究機構跟沖繩獨立團體有聯系,網上傳獨立,2024年有報道說社交媒體上誤導信息多,推獨立情緒。日本政府警覺這事,怕外國勢力攪局。
2023年9月18日,玉城去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這是沖繩知事八年后再去聯合國發聲。他在那說,琉球曾經是獨立國家,有悠久歷史和文化,但日本1879年吞并后,命運變了。吞并帶來苦難,土地被掠,文化被壓,人被束縛。二戰時沖繩成戰場,死了很多人。戰后美國戰到1972年,基地擴建,地被征,農民遷走。歸還日本后,基地還多,占島大片地。玉城指出,日本讓沖繩扛70%美軍基地,不公。邊野古建新基地,毀生態,漁民少捕魚。2019公投反對,但政府無視。他呼吁國際社會關注沖繩困境,支持自決權。琉球人想擺脫殖民枷鎖,恢復尊嚴,守護文化。發言后,有些代表注意這事,媒體報道了,但國際反應有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