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架編號004、005的美軍F-15EX戰斗機,7月12日降落在日本嘉手納基地。”這是美國空軍兌現“替換老舊F-15C/D”承諾的第一步,但這兩架號稱“最強四代半”的戰機,面對中國空軍數百架殲-16,更像一場實力懸殊的“表演秀”。
F-15EX載彈量達13.4噸,能掛22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作戰半徑覆蓋1500公里,將中國臺灣島、釣魚島及東海沿海納入威懾范圍。然而,它缺乏隱身能力,雷達仍用老舊的砷化鎵技術,面對中國氮化鎵雷達和霹靂-17導彈(射程超300公里)時,生存能力存疑。更關鍵的是產能問題:美軍現役F-15EX不足20架,年產量僅12架,而中國殲-16年產量超50架,總數已超350架。
殲-16的威脅不止于數量。它搭載的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更遠,配合空警-500預警機,能先敵發現目標;專用電子戰型號殲-16D可壓制對手通信系統,而美軍同級電子戰機EC-130H仍基于運輸機平臺改造。實戰中,殲-16多次攔截美軍先進戰機:2025年5月,殲-16在西沙與F-35纏斗50分鐘,迫使對方撤離;7月初南海對峙中,美軍F-35C見殲-16逼近直接調頭。
F-15EX部署暴露美軍三大短板:戰機缺口——F-22停產、F-35產能不足,老F-15C/D退役后,嘉手納基地一度靠輪換F-22填補空缺;成本失控——F-15EX單價1.4億美元,比殲-16貴75%,卻因預算縮水,采購計劃從144架砍至98架;體系退化——美軍預警機E-3技術落后,AIM-120D導彈射程僅160公里,不及中國霹靂-17一半。
美軍將F-15EX定位為“炸彈卡車”,希望配合F-35打消耗戰。但在中國反介入體系下,這類非隱身戰機生存率極低。美印太司令帕帕羅承認:中國2100架戰機已覆蓋第一島鏈,美軍“無法確保空中優勢”。F-15EX的部署,更像是給盟友的“心理安慰”——畢竟,用兩架戰機對抗一個擁有完整防空鏈的大國,無異于杯水車薪。
這兩架戰機到底能改變什么?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