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的來頭,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那時候,中國空軍還在用殲6、殲7這些二代機,性能跟國際先進水平差得遠。
空軍高層就啟動了J-XX計劃,目標是研發一款能對抗F-22的隱身戰斗機。這不是拍腦門的事兒,得有技術基礎。
想想看,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剛從仿制蘇-27起步,搞出殲11,學到氣動布局和航電系統。這些經驗直接鋪路給殲20。
2008年,成都飛機公司接手718項目,選了雙鴨翼布局,這跟殲10有點像,但加了隱身設計。
研發團隊花了好幾年測試模型,風洞實驗做了無數次。2010年底,第一架原型機在成都黃田壩機場做高速滑行測試,緊接著2011年1月11日首飛成功。那天飛機飛了18分鐘,全球媒體炸鍋了。
五角大樓的報告后來直言,中國瞞過了全世界的情報網。
為什么說瞞過了全世界?因為殲20從立項到首飛,外界幾乎沒風聲。研發過程在成都的保密車間進行,員工進出嚴格檢查,衛星都拍不到關鍵細節。
首飛前,網上有模糊照片流傳,但沒人當真。結果一飛,美方分析師傻眼了,他們以為中國至少要到2018年才有隱身機。蓋茨在飛機上還說,中國戰機的隱身程度不清楚,得加強投資應對。
殲20的技術來源,主要靠自主創新,但也借鑒了國際經驗。比如,隱身涂層和氣動設計,團隊參考了F-35的資料,不過是通過公開渠道和逆向工程。發動機起步用俄羅斯的AL-31F,后來換成國產WS-10C,推力達到142千牛,能超音速巡航。
2021年,WS-15發動機上陣,推力更大,解決高空機動問題。雷達是KLJ-5有源相控陣,能探測200公里外目標。武器艙能裝PL-15導彈,射程150公里以上。這些部件,都是中國航空工業一步步迭代出來的。
從首飛到服役,只用了6年。2017年3月,殲20正式入役空軍,成為全球第二個有隱身機的國家。
首批裝備東部戰區,2018年參加朱日和閱兵,三架編隊飛過。數量上,2021年超過150架,2024年估計300架以上,分布在13個航空旅。
雙座版J-20S在2024年11月公布,能做電子戰和指揮無人機。比F-22從首飛到服役的15年短多了。
五角大樓的反應,一開始是震驚。2011年報告說,殲20改變太平洋力量平衡,美軍得升級F-35。2014年,美媒質疑殲20的隱身性,說缺少矢量噴口,后方雷達易探測。但后來承認,它有精密傳感器和長航程。
2022年,美空軍將軍說,F-35在東海上空遇見過殲20,美方不慌,但得警惕。2023年,五角大樓報告指出,中國在升級殲20,加裝無人伴飛系統。
2024年,評估說中國空軍全球第三,殲20數量超F-22。
殲20的擁有,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航空工業從1956年殲5起步,經歷了仿制階段,到80年代引進蘇-27,學到先進制造。
90年代經濟起飛,投入研發資金翻倍。團隊有上千人,搞氣動、材料、電子,每項都攻關。比方說,復合材料占比高,減輕重量還隱身。發動機從WS-10到WS-15,解決了高溫合金難題。
國際上,有人說殲20抄襲F-22或F-35,但設計不同,殲20重遠程打擊,航程5500公里。美方智庫報告承認,中國通過合法渠道獲取技術,但核心是自主。
俄羅斯媒體一度說中國偷技術,但后來承認殲20超蘇-57。歐洲詹氏防務周刊2024年說,殲20項目成功,美在太平洋失空中優勢。
現在,殲20已巡航東海、南海,2022年起全戰區部署。升級版加了推矢控制,機動性更好。
未來,WS-15批量裝機,性能追F-22。雙座版能指揮無人機群,擴大作戰范圍。五角大樓2024報告說,中國空軍趕上美俄,殲20是關鍵。
再說保密,中國從項目開始就低調,首飛時蓋茨訪華,被視為示威。但美方情報官后來承認,沒證據中國偷技術,只是發展快。2019年,美空軍上將說,不為殲20失眠,但得投資應對。
2025年,美媒還說,中國六代機首飛,讓五角大樓加班。
殲20的路,體現了中國空軍從弱到強。從1949年組建,用米格-15,到現在隱身時代。抓住機遇,如蘇聯解體后買蘇-27生產線,結合本土創新。軍工人爭氣,機會來了就抓住。
五角大樓的震驚,源于低估中國速度。2011年蓋茨說,五角大樓將投資更多戰機應對。后續報告年年提殲20,2023年說中國實驗有人無人混編。
2024年,強調殲20操作化,美得升級預警系統。殲20不止是飛機,是空軍現代化的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