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實習生 安晴
眼下,正值高溫高濕的“三伏天”,不僅高溫中暑、食源性疾病高發,蚊、蠅、鼠、蟑和蜱等病媒生物也進入活動高峰期,多重健康風險疊加。7月22日,煙臺市召開健康度夏“魯醫健康說”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會上,煙臺市疾控中心黨委委員、工會主席王桂強表示,煙臺市衛生健康系統正努力構建全域防控網絡,守護百姓健康。
王桂強介紹,病媒生物防制方面,煙臺市聚焦能力建設,不斷完善重要病媒生物的生態學、病原學和抗藥性“三位一體綜合監測體系”。增點擴面,實現蚊、蠅、鼠、蟑和蜱重要病媒生物生態學監測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設國家、省、市三級監測點81個,監測點數量居全省前列。開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等5種蜱傳病原、乙型腦炎病毒等7種蚊傳病原、漢坦病毒等8種鼠傳病原檢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能力進一步提升。
食源性疾病防控方面,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食物儲存、加工不當,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顯示,煙臺市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是由致病菌污染引起的。為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目前煙臺構建了“監測-預警-宣教”三位一體防控體系,織密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組建食源性疾病流調隊伍,關口前移,實施“疾控+醫院”互補流調模式,有效提升了食源性疾病監測預警與調查處置能力。
在預防高溫中暑方面,近期,煙臺市出現高溫天氣,煙臺市衛生健康系統多措并舉做好高溫中暑應對工作,及時發布重點疾病健康提示、疾病風險綜合預報,向群眾宣傳和普及高溫季節防暑降溫常識及中暑急救知識,提醒群眾注意飲食和出行安全。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聯動,做好高溫中暑病例監測、調查處置和醫療救治工作。
在與夏季健康密切關聯的醫療用血方面,由于輸血是救治熱射病和蜱蟲叮咬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的醫療手段,同時,醫院的腫瘤放化療、血液病、孕產婦、外傷出血等患者,同樣離不開大量血液治療。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長期保存,目前煙臺市血液庫存處于緊平衡狀態。為此,王桂強呼吁全社會愛心人士,積極無償獻血,為挽救患者生命奉獻愛心。
健康科普方面,為提升廣大市民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煙臺市衛生健康系統開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科普宣傳。及時向社會發布高溫中暑風險提示,針對食品安全、防蚊滅蚊等百姓關心的重點內容,為群眾送上實用、貼心的防護知識。打造《一分鐘說健康》《健康提示》《疾控專家話節氣》《煙臺疾控話健康》等系列科普欄目,累計發布節氣科普視頻和健康主題短視頻100余部,做到主題宣傳節點全覆蓋。改版升級官網,上線“健康科普云平臺”,整合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戶外閱報欄、樓宇電梯及外部媒體資源,形成“報、刊、臺、網、微、屏”立體化傳播矩陣,開展全媒體整合傳播,擴大流動人群覆蓋。在科普活動與陣地建設方面,走進學校、社區、企業、公園等場所開展了線下健康科普活動,真正做到將健康服務送到百姓身邊。
王桂強表示,后續,煙臺市將持續完善食源性疾病流調響應機制,深化高溫中暑監測預警,強化重點人群防護指導,推進病媒生物智慧化監測,讓港城市民安全度夏、健康無憂。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