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屬傳統大姓,在膠東半島范圍內有廣泛分布,很多縣市區都可見趙姓聚居村落。以龍口市(黃縣)為例,根據1995年版《龍口市志》的統計,趙姓在當時該市20個鄉鎮皆有分布,人口規模較為可觀。
就歷史淵源而言,龍口趙姓由來不一。按照民國版《黃縣志》的記載,其中有支規模較大的趙姓系從掖縣(現萊州市)遷來。
對此,縣志原文稱:“趙氏,望屬天水,宋末有名‘永?!?,因避金兵,自掖縣沙河匡鎮來黃,生四子,分東西兩支。明成化間,壽王府紀善(注:官職名稱)珩,學行節概,實開其先。入清,科第仕宦漸盛,賢達輩出,以城里及江格莊為最著,其族散居城鄉頗夥?!?/strong>
以上提到的“掖縣沙河匡鎮”,所指應是現萊州市沙河鎮的“匡鄭”片區,如今當地有“匡鄭趙家”“匡鄭張家”“匡鄭徐家”“匡鄭潘家”等地名??上в捎谫Y料缺乏,“匡鄭”(匡鎮)的準確由來目前無從知曉。萊州地名資料將上述村莊的建村時間均寫作明洪武二年,值得商榷。(注:現匡鄭趙家村仍有趙姓聚居,他們與黃縣趙姓之間是否有所關聯,筆者尚未見詳細考證。)
《黃縣志》稱這一趙氏家族在清代科第漸盛,此言不虛。筆者雖未見到詳細的趙氏族譜,但曾接觸過來自該家族的舉人趙選青的科舉檔案,由此也對其家族淵源有所了解。
趙選青,字銓齋,一字景伊,號圣衢,生活在清代后期。他先是取得了附貢生的資格,然后以此在順天府參加了鄉試,于同治甲子科(三年,1864年)考中舉人。
其科舉檔案與后來的民國版《黃縣志》記載相仿,內容應當都是來自于趙氏族譜,均稱“始祖永福由萊州府掖縣沙河匡鎮徙居黃縣”。只不過檔案對世系記載較詳。從始祖趙永福開始計算,趙選青是家族中的第十七世,縣志中提到的明代壽王府紀善趙珩,系趙選青的第四世叔伯祖。值得一提的是,在趙選青中舉之際,其家族中已有稱之為“老老爺”(高祖)的后輩。換句話說,該家族至清同治時期至少在黃縣繁衍了21代人,歷史可謂悠久。
從史志的記載來看,這支趙姓人在黃縣數十個村莊都有分布,而趙選青這一系具體住在黃縣西關北二圣廟街。但限于資料,趙選青更詳細的生平及其家族現狀暫時不知。如果有朋友了解詳細情況,歡迎留言補充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