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油氣開采中動火、吊裝、高處、受限空間等高風險作業環節,勝利油田孤島采油廠以“思安能安踐安,安身安企安家”安全文化為引領,通過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管理強化“三位一體”模式,打造出高風險作業風險管控的“孤島模式”。今年上半年,該廠高風險作業量同比減少11.6%,施工問題數下降14.9%,本質安全水平持續提升。
技術創新:
從源頭擰緊“安全閥”
“管安全就是管風險,風險管控的最高層級是本質安全”,這是孤島采油廠“周一晨講”反復強調的理念。為破解高風險作業難題,該廠制定《安全創新成果評選辦法》,挖掘推廣42項安全創新成果,推動全員以技術手段實現源頭減量風險降級。
在油氣集輸管理中心孤三注水站,一臺不停產自動排砂裝置正在運行。“過去清罐需停產開罐,工人面臨中毒窒息、靜電爆炸等風險。現在通過油壓機驅動密閉排砂作業,風險歸零。”中心副經理于建洲介紹,這項技術已經在2000立方米污水罐成功試驗2次,目前正在孤六聯合站5000立方米油罐安裝試驗。
高壓線附近吊裝作業曾令施工人員提心吊膽,孤島采油廠自主研制的距離感應探測器解決了這一難題。“當曲臂距高壓線小于安全距離時就會自動報警,就像給吊車裝了‘電子安全員’。”一名施工人員說,裝置已成功預警50余次。
數字化轉型也為安全賦能。采油廠投入專項資金升級信息化門禁系統,在7個聯合站和3個接轉站安裝人臉識別閘機,已攔截12次資質不符人員入站行為,入站資質審核時間縮短了3分鐘/人次。而“一鍵式定量裝油系統”則實現單井拉油裝卸全程自動化,只需動動手指,系統就能自動完成30分鐘倒計時熄火,靜電釋放時間等流程,年底將完成全廠46座單拉罐智能化改造。
靶向推廣:
讓成果從“紙面”落到“地面”
創新成果不能“束之高閣”。采油廠黨委班子經過多輪研討,篩選出8項成熟技術強制推廣,并配套“應用場景清單+考核通報”機制,讓好技術成果盡快落地。
在采油管理五區地面維修項目組,曾駿正用管子割刀切割直徑200毫米的輸油管線,“過去這類維修必須動火,現在機械切割直接降級為一般作業。”據了解,上半年,該廠實現16項動火作業降級。
在抽油機安裝現場,新推廣的吊鉤輔助摘鉤裝置引人注目。以前要人工爬8米高摘鉤,現在地面拉繩就能操作,安裝時間從23分鐘壓減到10分鐘。該裝置近兩個月應用360余次,有效降低高處作業風險。
為加速成果轉化,采油廠舉辦創新成果轉化推介會,12家基層單位簽下成果購置推廣協議,總成交額602萬元。
管理攻堅:
筑牢最后一道防線
在QHSE月度例會上,安全(QHSE)管理部展示了一段考核視頻:施工方人員被隨機要求模擬硫化氫泄漏應急處置,因操作不規范被當場叫停作業。今年,這種“實戰化”考核已將12名能力不符合要求的承包商人員逐出施工現場。
監護人是現場安全的“守門人”。采油廠出臺《高風險作業監護人員管理方案》,建立“選拔培訓—分級監護—考核激勵”全鏈條機制,全廠取得油田A級監護證498項,居油田首位。
“每次廠級監護達標能拿200元獎勵,季度、年度評優還有額外獎勵,大家積極性特別高。”榮獲年度“金牌監護人”的注采904站副站長黃艷斌說。截至目前,全廠累計發放監護獎勵50余萬元。
針對跨部門作業責任模糊問題,廠黨委牽頭梳理新井投產、套內開窗等各個施工環節的職責界面劃分,白紙黑字劃清楚。制度實施后,作業協調效率提升25%,爭議事件歸零。
從機械替代人工到數字賦能監管,從強制推廣技術到“真金白銀”激勵,每一步都瞄準痛點、精準發力。正如副廠長趙小川所言:“安全不是口號,是算清‘政治賬’‘經濟賬’后的主動作為。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才是真正的‘本質安全’。”(大眾新聞記者 顧松 通訊員 李超君 張曉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