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軍新聞網站(Naval News),在7月19日刊登的文章中,回顧了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進行“克萊蒙梭”-2025所謂“印太戰略”部署期間,在行動、外交和技術方面的幕后細節。
“戴高樂”號航母編隊,由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地平線”級防空驅逐艦D620“福爾班”號、“阿基坦”級多用途護衛艦D652“普羅旺斯”號/D656“阿爾薩斯”號、“雅克·謝瓦利埃”級補給艦A725“雅克·謝瓦利埃“號和一艘未披露舷號和艇名的“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等6艘水面/水下艦艇所組成。
此次法國海軍首次在所謂“印太地區”部署航母編隊,旨在強化其所謂 “印太戰略”,來遠離法國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等海域刷存在感。
通過“戴高樂”號航母編隊的行動,與印度的 “瓦魯納”- 2025”和美日 “太平洋斯特勒”- 2025”的聯合演習,以及對菲律賓蘇比克灣、日本沖繩港口等訪問,在深化與地區盟友的所謂“軍事協作”的同時,彰顯法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所謂“大國影響力”。
“戴高樂”號航母編隊,在進入菲律賓呂宋島與巴布延群島之間的海峽——呂宋海峽時,就遭到了一艘中國海軍054A型導彈護衛艦的近距離跟蹤,并密切監視法國艦隊在此海域的航渡。
在南海海域時,“戴高樂”號航母編隊,還遇到了中國海軍002型航母17“山東艦”,此外在相當于地中海四分之三的海域上,法國海軍檢測到有30-40艘中國海軍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不時地在其航母編隊周邊航行,尚不包括海上還有大量比軍艦體量要小的“民兵船只”也在其周邊活動。
這就意味著“戴高樂”號航母編隊,在南海航行期間,遭遇了包括055型萬噸大驅在內的約40艘中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強勢“圍觀”。正如法國海軍代表對海軍新聞網站稱,“戴高樂”號航母編隊的存在,既令人討厭,又引起了我們的競爭對手的極大興趣。
以 “戴高樂” 號為核心,整合了防空、反潛、后勤及水下打擊力量的法國艦隊,沒有選擇穿過仍然敏感的臺灣海峽。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常態化存在,比如 “山東” 航母戰斗群,客觀上對法國“克萊蒙梭“” - 2025行動形成戰略牽制。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編隊,在所謂“印太地區”的部署,體現了法國試圖通過航母外交在印太事務中發揮 “獨立大國” 作用的戰略意圖,但是承認在南海航行時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量戰艦的密切監視。
這讓法國在所謂“印太地區”的部署,所體現出來的效果其實并不佳,畢竟法國海軍的全球投送能力仍受到艦艇數量和后勤壓力的嚴重制約。
在呂宋海峽和南海,“戴高樂”號航母編隊,就遭遇中國海軍大量水面艦艇和數量更為龐大的“民兵船”的強勢“圍觀”,就只能匆匆忙忙航行,擔憂與強大的南部戰區海軍爆發海上對峙。
法國軍方對海軍新聞網站承認,幸運的是在“戴高樂”號部署期間,盡管沒有發生海上沖突,但是部隊的船只卻受到了壓力。
法國海軍高層已經為“戴高樂”航母編隊發生任何事情做好了準備,在此前提下要求編隊及時發送相關航行的動態“信息”,無論是明確領土主張還是掌握特遣部隊的“脈搏”。
當然,法國人在完成“戴高樂”號航母部署以后,也不忘對外吹噓道:“克萊蒙梭” - 2025行動,不僅僅是禮節性的部署,而是肩負著一項使命:重申法國在其擁有國家利益的領域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