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APP
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我們先來看看在4月7日掀起史無前例的聯合救市后,國家隊二季度究竟買了多少!
1
中央匯金投資二季度按兵不動
談及“國家隊”的代表,主要是以中央匯金系為代表,有4個具體的投資主體,由于其中兩個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比較分散且持有金額不大,ETF進化論君今日主要統計中央匯金系的兩個公司主體(中央匯金投資和中央匯金資產)。
同時季報只公布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20%的情況,因此筆者以2024年第一大持有人是中央匯金投資為基點,對于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持有份額情況,來探尋二季度的投資變化。
下表情況清晰顯現出,中金匯金投資2024年現身12只ETF的第一大持有人,且持有份額在2025年連續兩個季度保持不變,但不一樣的是中央匯金投資從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和南方中證1000ETF的第一大持有人變成第二大持有人。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一升一降的背后玄機就是中央匯金資產。
2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狂買2000億
事實上,中央匯金資產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就榮升為“國家隊”發力的主擔當,ETF進化論《大動作!機構、國家隊最新持倉來了!》就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中央匯金資產持有ETF的數量為15只,持倉規模為3821.84億元,去年下半年新進成為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1000ETF、華夏中證1000ETF、廣發中證1000ETF指數、易方達科創板50ETF和富國1000ETF這6只ETF前十大持有人,下半年合計增持1074.77億份。
今年一季度同樣延續此操作路徑,中央匯金資產增持華泰柏瑞、易方達、華夏、嘉實旗下4只滬深300ETF超11億份,另一主體中央匯金投資繼續按兵不動。
今年二季度,中央匯金資產更是祭出史詩級救市大動作,僅二季度就凈申購10只ETF,預估凈買入規模超2000億元!
具體來看,以中央匯金資產現身12只ETF的2024年第一大、第二大持有人為基礎數據,結合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持有比例超20%的數據來看,該主體在二季度申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易方達、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等10只ETF。
按照二季度區間成交均價計算,中央匯金資產申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份額108.74億份,預估斥資422.12億元,合計持有378.58億份,晉升為該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申購滬深300ETF華夏92.88億份,預估斥資357.54億元,同樣躋身為該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申購滬深300ETF易方達84.29億份,預估斥資312.04億元,同樣躍遷為該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申購華夏上證50ETF份額81.83億份,預估斥資222.23億元。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申購南方中證1000ETF份額56.55億份,預估斥資134.24億元,再次榮膺第一大持有人。
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申購嘉實滬深300ETF份額55.40億份,預估斥資215.83億元,再次斬獲第一大持有人。
此外,中央匯金資產二季度還申購了華夏中證1000ETF、南方中證500ETF、廣發中證1000ETF指數和富國1000ETF,合計預估增持360.75億元。
總體而言,中央匯金資產在今年二季度出手申購10只ETF,合計凈申購份額585.14億份,預估增持規模高達2014.75億元。
3
A股史上最強“穩市組合拳”
這2000億元主要是在4月7日和4月8日增持的,即市場千鈞一發之際,中央匯金資產雷厲風行、揮斥千金,強力穩市!
4月7日,全球股市上演腥風血雨的拋售潮,A股更是遭遇歷史性重挫,上證指數單日狂瀉7%,創業板指單日跌幅更是創下12.5%的歷史紀錄,全市場超5200只個股下跌,跌停個股近3000只,恐慌情緒達到頂點。
風聲鶴唳之際,中央匯金尾盤喊話:“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當日四只滬深300ETF當日爆發天量成交額,合計成交達到505億元。
就此開始,從4月7日-4月8日短短20多個小時,A股祭出史上最強“穩市組合拳”:
繼中央匯金出手增持后,4月8日早上8:30,中央匯金公司有關負責人直接官宣:“中央匯金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
中國版平準基金橫空出世后,央行、社?;稹Y委以及地方國資也紛紛表態將維護市場穩定,國家隊、社保、險資、銀行理財子、公私募、上市公司等相繼宣布增持計劃。
縱向對比來看,中央匯金資產去年下半年合計增持股票ETF為1000億元,今年二季度就已經耗資2000億,可謂是史詩級救市!
正是國家隊在關鍵時刻果斷出手,A股才能迅速從4月7日的拋售潮恐慌中穩定下來。
不過短短3個月時間,談起4月7日竟然有種恍若時過境遷的感嘆。如今的A股已經站穩3500點,這個獨屬A股的牛熊分界線,奔著3600點進攻了。
今日A股三大指數均創年內新高,全市場連續第二日超百股漲停,成交額直接放量2000億元,站上1.9萬億上方。
由此可見,中長期資金入市對A股生態的重要性。
一直被股民詬病十年3000點的A股,最大的特點就是散戶占比偏高、投機性較強。在這種市場,呼吁價值投資的結果就是“長線難釣大魚”,讓人無所適從。
而中長期資金(如養老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的核心特征是 “投資周期長、風險承受能力強”,其投資決策基于企業長期價值和經濟基本面,而非短期價格波動。
這類資金的持續流入能平滑市場短期非理性波動,減少極端行情,為市場提供 “壓艙石” 作用。
從2024年三季度被動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首次超越主動基金以來,A股的內部生態結構已經開始慢慢改變。
雖然成立不過30余年的A股,已經喊了20年的中長期資金入市,但如今我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時代,銀行理財也打破剛兌,房地產還在磨底,股票受政策重視程度同樣是史無前例,此時再用過去的慣性思維看待當下事情的變化,就多少有點不合時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