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重慶市江津區圣泉街道安防管理平臺報警聲突然響起,“圣泉講堂”瞬間變身“數字作戰室”,大屏上正實時跳動著滸溪還建房二期11棟的火情數據,街道干部職工手機同時亮起處置指令,演練正式開始。
數字預案“活”起來
“請立即調取樓棟入戶管理系統,查看當前在戶人員情況!”應急管理崗負責人成峰的話音剛落,大屏上立即顯示樓棟每個樓層在戶人員信息。
演練現場,圣泉街道依托“141”基層智治平臺將靜態的文本預案轉化為動態的智能指揮系統。“141”基層智治平臺上,整合了整個街道20萬條“一標三實”數據,在L3三級實景圖中,不僅清晰標注了10369棟建筑的基本信息,還用不同顏色標記出2231名重點人員的動向。當系統識別到某小區5樓5-3住戶為火災弱勢群體時,立即觸發紅色預警,指揮中心隨即調整救援優先級。
“現在我們的數字預案就像一個活生生的‘智能指揮官’。”參與演練的滸溪社區干部李國鋒感嘆道。這個“指揮官”不僅能實時呈現現場態勢,還能全程記錄執行過程,為后續復盤提供數據支撐。從靜態文本到動態系統,數字預案在圣泉街道真正“活”了起來。
應急演練“沉”下去
“以前看文件學流程,總覺得抽象,現在跟著模擬場景一步步操作,每個步驟的要點都記牢了。”參演干部黃衛表示。
除了高層消防演練外,街道還陸續開展了聚集討薪等高頻風險數字預案演練,所有演練嚴格遵循街道“三帶頭”機制,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審定演練腳本、帶頭參與全流程推演、帶頭督辦問題整改。結合職能職責提前預設進各應急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均編入信息推送范圍,實時接收任務指令并反饋處置進展。每一場高度仿真的演練不僅檢驗了預案的可行性,更讓參與者的應急處置能力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
“演練最深的感受就是‘身臨其境’。”參演干部譚銳表示。通過數字化手段構建的沉浸式場景,使抽象的應急預案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實戰經驗,讓應急管理的專業理念真正“沉”進基層工作者的日常實踐。
管理機制“優”起來
“街道錨定數字重慶建設示范街建設目標,厘清‘1345’工作思路,推動數字技術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圣泉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貞模站在大屏前,向全體干部生動闡釋了數字化治理的實踐路徑和演練價值。
在街道黨工委的統籌推進下,圣泉街道創新構建“數字孿生+實戰演練”的新型演練模式,將演練數據全面接入基層智治平臺,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防”,從“單兵作戰”到“協同聯動”,從“經驗決策”到“數據決策”三個轉變。同時,街道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每周開展一次實戰演練,每月組織一次效果評估,每季度推動一輪能力提升。通過“街道-社區-網格-微網格”四級應急響應體系和樓層鄰里互助機制的雙輪驅動,實現平時管理與戰時處置的無縫銜接。圣泉街道已累計開展專項演練36次,優化處置流程28項,整改問題隱患79個。
通過持續創新,圣泉街道正將“三大能力提升”的目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推動應急管理從“被動響應”向“智能預判”升級。下一步,圣泉街道將把演練成果轉化為標準化操作流程,持續探索具有示范價值的智慧治理新范式,為數字重慶建設貢獻基層實踐經驗。
通訊員 車艾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