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古今中外,被看重的從來不是夸夸其談和奉承迎合。
昆汀,也是這么想的。
作者|王重陽LP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發布初始時間:2025年7月19日
看《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時候,不知道導演昆汀是不是會說一句:
“牛——x!”
反正他推薦了,并在2001年重新包裝出品,電影得以在北美重新上映,票房高達1500萬美元。進而口碑影響反推陸港,國人得以重新審視1993年在香港上映,當年票房口碑雙失利的這部黃飛鴻IP衍生電影。
導演袁和平,編劇徐克(監制)、張炭等,主演于榮光、甄子丹、王靜瑩、曾思敏等。
1977年還有一部《鐵馬騮》,陳觀泰導演并主演,倪匡編劇,講的故事內容一樣:
開設百草堂的楊天淳懸壺濟世,見官吏腐敗便化身“鐵馬騮”晚上劫富濟貧。更與路過的黃麒英、黃飛鴻父子不打不相識,最終合流共同對抗官府。
“馬騮”是廣東話,即“猴子”,正確讀音是“馬嘍”。所以這個片名對內地觀眾而言有些云里霧里,只有看時才能明白意思。因此姑且行文里直接叫“鐵猴子”吧。
先說幾個亮點:
網絡時代于榮光在社交平臺上開設了賬號,和一代老藝人們一同回憶講古時也提到了曾主演這部電影時的往事。當年袁和平等看到他在《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時的表演,對這位和李連杰先后赴港發展的內地演員大加贊賞,于是邀請他主演“楊天淳”一角。
飾演少年“黃飛鴻”卻是位女孩子,10歲學藝的曾思敏演完該片后不再參演其他影視劇,如今是一位香港特區警察。
在1990年代被眾多動作巨星遮掩光芒的甄子丹,自演完《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里的“納蘭”,似乎被惡趣味了一把,在片中飾演“黃麒英”,當了一回黃飛鴻的“爸爸”——頗有些“上一部你殺了我,這一部我當你爹”的暢快。
飾演“小蘭”的臺灣模特王靜瑩曾在1990年代的《黃飛鴻》系列里兩度出演“十四姨”,更和于榮光一起在《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中合作(沒有對手戲),這位被媒體稱為“林志玲師姐”的女模后來命途多舛,最近的消息是參演電影《鱷魚》。
已故的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在本片中飾演縣官,貪婪好色,演技一點不遜其他演員。
飾演少林叛徒“衍空和尚”的任世官曾深得導演張徹、袁和平和徐克欣賞,早在1960年代就在片場跑龍套,出身武學世家,其父任雨田是中國最早的武術指導,氣質方面和內地的武術演員計春華很像,屬于越老越霸氣的演員,從1960年代一直打到1990年代,《黃飛鴻之壯志凌云》中的“嚴振東”,《鹿鼎記之神龍教》中的“馮錫范”,《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的“任我行”和《東方三俠》里的“公公”等都是他塑造的經典角色。
“衍空和尚”身邊的左膀右臂扮演者分別是女武行李暉與男武行小侯,網上他們的資料很少,只在后來的紀錄片《龍虎武師》中出鏡,目前已知李暉本人在香港開設武術培訓班,《龍虎武師》中她接受采訪時說“很多人(武師)拍著拍著就消失(因病因傷因殘)了”讓人印象深刻。
出演縣官“姨太太”之一的張鳳妮是前香港無線電視臺的演員,也曾參加過1987年香港小姐競選,出演過《天地男兒》等多部港劇,不過大多也是配角。因為臉熟,所以在眾“姨太太”里十分亮眼。
另外,徐克當年拍《黃飛鴻》系列第三部《獅王爭霸》后,李連杰這邊有了一些問題,接著另一個年輕人走進徐克的視野,那少年叫趙文卓……
那么問題來了:
如此多的“豪杰”匯聚一堂,為什么《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當年票房失利呢?
答:
IP泛濫,創作飽和,消費過度。
1990年代初,隨著徐克、袁和平二人合作的《黃飛鴻》系列大獲成功,迅速引起各方注意,一時間香港人拍,內地人也拍。
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前后,出現了《黃飛鴻之鬼腳七》《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更甚有《黃飛鴻對黃飛鴻》《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等惡搞片。
等于是這邊徐克等人還在構思新故事,那邊就有人開了無雙一樣,狠刷這個IP。且“黃飛鴻”也不是漫威DC人物,不存在版權一說。等到徐克起用趙文卓出演《黃飛鴻之王者之風》(1993年)以及后來的《黃飛鴻之龍城殲霸》(1994年)時,市場反饋已不再熱烈,加上李連杰退出,IP涼涼。
到了1997年,李連杰回歸,出演《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不要說這個IP,香港功夫片也式微了,整個市場還能吸引觀眾的大牌是成龍的動作喜劇(成龍也演過《醉拳》版的黃飛鴻,一樣是動作喜劇)。
且《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以下簡稱《鐵馬騮》)與徐克主導的《黃飛鴻》系列相比,立意上不再以“黃飛鴻”本人為視角,站在晚清的風云間看待世間蒼生與家國大義。它以“楊天淳”為主視角,黃家父子只是介入一場“官民斗爭”的陪客。
在當時,《鐵馬騮》也只是“黃飛鴻”系列衍生出的番外。
那么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為什么看中它呢?
打戲精彩。
在袁和平的主導下,《鐵馬騮》依然體現出香港武行高水平的功夫視效,楊天淳與黃麒英、楊天淳與黃飛鴻、楊天淳與衍空和尚、黃氏父子與衍空和尚、楊黃聯手與衍空和尚,甚至小蘭與左膀右臂之間的打戲,以及捕快神爺(袁信義 飾)與爪牙龍套等之間的打戲設計都十分巧妙,后人形容為“每一幀都讓人眼花繚亂”。
就比如火木樁大戰,少林叛徒衍空和尚被楊黃合擊,三人踩木人樁的打法全程緊張刺激,分分鐘都有墮入火海的危險。甄子丹版的雨傘棍法和佛山無影腳,與李連杰版相比毫不遜色。
衍空和尚本身作為反派,質問楊天淳為什么“做賊”?
楊天淳說“世上沒有貪官,自然也沒有鐵馬騮”更是微言大義。
與后來周星馳版的“蘇乞兒”反問皇帝“丐幫子弟有多少,其實是你說了算”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于感情戲,《鐵馬騮》的表現手法相較《黃飛鴻》系列更為收斂——
小蘭曾出身煙花柳巷,備受欺凌。后被楊天淳所救,成為他的藥師助理。
后得知其“鐵馬騮”的身份后,更一心支持他。
兩人同框也有意思:
只要楊天淳在,小蘭的眼睛就一直看著他。
但影片沒有給出“明示”,觀眾看了懂的都懂。
繼而把精力放在幾位正反派PK的主線上。
另外“黃飛鴻”這個廣東民間傳奇人物,之于香港功夫片里的經典之外還有一層意味:
縱觀徐克、袁和平,乃至王晶等,在1990年代拍攝的黃飛鴻系列以及《新少林五祖》(其中表現了“洪門”的創立)等,基本都延續了嶺南民間對清王朝的看法,包括后來電視劇版的《黃飛鴻》(趙文卓、邵美琪主演)也遵循了徐克的家國觀(實際上是粵區傳統):
復明不復明地另說,反清是一定要反的。
只因這朝廷……
讓人苦不堪言。
后來在劇版《黃飛鴻之理想年代》中,黃飛鴻剪掉辮子,穿中山裝率先表態就是一種象征式的符號,延續了這個人物被民間賦予的意識,即“眼見民不聊生,只能以身護國”的態度。
而在《鐵馬騮》里,影片以少年黃飛鴻回眸作為定格,粵語童聲演唱的《男兒當自強》為落幕,則可視為這位晚清佛山人的歷史記述。
以上,或許也是今人視野下《鐵馬騮》被拾遺的原因。
拳腳之外,自有精神傳承。
如功夫本身。
2020年,紀錄片《龍虎武師》上映。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中的大多數演員紛紛出鏡。
李暉以女性視角看待武行和香港功夫片的歷史時,說出那句“很多人消失了”。
元武則說“那都是用命換來的啊!”
一句話,道盡了昔日榮光背后的痛苦與自豪。
無論古今中外,被看重的從來不是夸夸其談和奉承迎合。
昆汀,也是這么想的。
「四味毒叔」
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主編:羅馨竹
聯系郵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眾號lD:siweidush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