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季“蹭涼”成本,別成商家“隱形賬單”
近日,網友拍下山東一肯德基店內多位老人占座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老人們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打牌,有的躺座椅上睡覺,但都沒有點餐,不少網友表示這種行為很影響做生意。
胡棲安/文
7月20日,有媒體記者聯系到該商鋪,店員表示最近天氣熱,許多老人吃完早飯就來店里乘涼,店員只能盡量溝通,不影響其他客人用餐,不讓長期占座。該店鋪所屬的柳園街道辦事處表示,老人去乘涼屬于自發行為,店鋪自主經營,目前主要靠店員勸說。
此情此景,也讓人想起不久前的一條新聞。7月5日,江西吉安新干縣一家華萊士快餐門店內,眾多老人在聊天休息,擠滿了座位,甚至有人脫鞋躺沙發、光腳踩凳、隨地扔垃圾。工作人員表示,喇叭喊也沒有用,說什么老人們也不聽。
天氣炎熱,人們進入冷氣開放的餐廳稍稍歇歇,點不點吃的倒也不打緊,有點“眼力見”就好,食客上人了,乘涼的人就該撤了,這本應成為一個暖心的故事,何以搞成了一團糟?
很多人平常愛說,每個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書,里面寫滿了閱歷,有著數不清的滄桑。只是,擁有了這份閱歷和滄桑,本該更多地“推己及人”,更能夠理解店家的不易,尤其是不應該把自己單方面的舒坦,建立在別人的忍讓乃至痛苦之上。
當然,這并非針對老年人群體,在餐廳這樣的公共場所乘涼,大家都應該尊重公共秩序和他人權益,這是對個體的普遍要求。因此,我們應該體諒商家的難處,畢竟都讓商家承擔“公共納涼點”的功能,既不現實,也有失公平。
而對于占座的老人來說,家里未必沒有條件避暑,雖然有網友評論“喜歡占小便宜”,但老人們“扎堆”說明他們也渴望一個舒適、安全并且可以進行簡單社交的熱鬧地方。然而在城市中,面向公眾免費、條件不錯的公共納涼空間仍顯得不足。如果這樣的空間更多一些,想必也會起到“分流”作用。
其實,不少地方已經有所行動。此前,鄭州地鐵開放站點接納市民乘涼,還為每個站的納涼點位配備了休息桌椅、閱讀書架、娛樂設施、防暑藥品等物資,三五成群的大爺們坐著聊天,大媽們跳舞唱歌,還能打牌娛樂……此外,山東濟南、河北石家莊等城市也紛紛開放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等。
這些場所都有一個共同點,能乘涼,也能社交,這顯然戳中了老人們的痛點。喜歡扎堆兒、愿意樂呵的老人們,若有了這樣的地方想必會感到很自在,應該不大會再去商鋪里聚集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關注老人的需求,并及時予以關懷,是社會的責任。而從老人自身講,也應該多一些行為的自覺。有困難可以尋求幫助,但不應給好心提供納涼的店家添麻煩。
來源:荔枝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