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幕,志愿填報成為考生家庭的頭等大事。如何科學、精準地填報志愿,關乎萬千學子的前途命運。為切實解決廣大考生家長這一“急難愁盼”問題,2025年暑期,山東青島市教育局精心組織開展高考志愿填報公益輔導活動。
活動延續采用“進家庭、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事業單位、見高校”(簡稱“四進一見”)服務模式,組織權威專家團隊,將專業、及時、免費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服務,直接送達考生和家長身邊,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這項已持續開展三年的公益品牌活動,正日益成為青島教育惠民、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張閃亮“金名片”。
專業筑基:鍛造權威可靠的“智囊團”
高考志愿填報絕非簡單的分數匹配,而是一項涵蓋政策解讀、數據分析、生涯規劃、心理輔導等多維度的復雜工程。因此,活動啟動之初,青島市教育局便將構建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輔導團隊置于首位。
青島市招生考試院嚴格遴選了一批擁有6年以上高考志愿填報實操經驗、政策把握精準透徹、責任心強的業務骨干,組建了市級宣講專家庫。同時,活動面向全市高中學校廣泛動員,遴選了近百名經驗豐富的高三骨干教師作為志愿者。這些教師長期耕耘在教學一線,深諳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特點,具備扎實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是連接理論與學生實際需求的橋梁。
為確保服務質量不打折扣,活動前夕,青島市教育局組織了覆蓋全體專家和志愿者的高強度、系統性集中培訓。培訓內容緊貼實際需求,涵蓋2025年最新高招政策深度解析、平行志愿投檔規則與風險規避詳解、全國重點高校及特色專業設置與就業前景解讀、典型案例與常見“雷區”警示、高效溝通技巧與考生家長心理疏導策略等,確保每一位走上服務崗位的輔導者都成為知識儲備過硬、服務技能嫻熟的“行家里手”。
各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響應,同步組織本轄區內的志愿填報專家和教師志愿者資源組建區級服務分隊。這種市、區(市)兩級高效協同、優勢互補的立體化服務網絡,為“服務全覆蓋”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機制保障。
同時,青島市教育局聯合相關單位,分別舉辦本科綜合場、專科高職場高校招生咨詢會,為考生與家長提供咨詢服務。近300所高校、近1000名高校招生老師、市招考院志愿填報骨干齊聚青島大學體育館,一站式解決升學難題,為考生和家長詳細介紹學校招生情況和報考細節、專業情況等,幫助考生精準填報志愿。
渠道多元:構建“家門口”的服務矩陣
如何讓專業的指導真正觸達每一個有需要的家庭?青島市教育局堅持“以考生為中心,需求為導向”的理念,以校園為主陣地,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服務形式,打造了一個線上線下結合、校內校外聯動、點面覆蓋廣泛的“家門口”服務矩陣。
各高中學校是活動開展的“大本營”,重在普惠性與基礎性指導。學校通過精心組織專題家長會和報告會,系統講解填報策略;在校園內開設“咨詢大集”,供家長學生“趕集”咨詢;還組織小型化、精準化的小組答疑會,針對特定分數段或興趣方向的考生群體進行深度輔導。對于特殊需求考生,學校還會安排“一對一”或“多對一”的上門輔導服務。
為方便社區考生家長就近獲取指導,專家團隊還深入街道、社區,在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居民聚集地開展宣講和答疑,為社區居民提供面對面的咨詢服務,將專業指導送到了百姓的“家門口”和“心坎上”。同時,主動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專家隊伍走進海爾集團、華通集團、中車集團、熱電集團等十余家駐青企事業單位。這不僅是為員工家庭送服務,更是為企業穩人心、為城市留人才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優質人才生態的教育擔當。
自2023年首次推出以來,“四進一見”高考志愿填報公益輔導活動已成功走過三個年頭。從最初的探索嘗試,到如今形成市級引領、區級聯動、校為基礎、社會廣泛參與的高效協同機制,受益群體持續擴大。專家庫和志愿者隊伍持續優化擴容,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成為考生家長信賴的“智囊團”,有效緩解了志愿填報季的普遍性焦慮,提升了填報的科學性和滿意度,助力更多學子圓夢理想高校。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嬙)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