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1日,黃仁勛到了中國。然而,他此行卻遭到了一些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以及反華議員的威脅。要求他嚴禁與中國軍方或情報機構有任何聯系,也不得與中國官方進行交流。
但黃仁勛并未將這些威脅放在眼里,甚至在出席活動時,于公開場合宣稱“我是中國人”。此言一出,美國方面必然大為不悅,而我們這邊也一時難以揣測黃仁勛此舉的真實意圖。
那么,黃仁勛真的說過“我是中國人”這句話嗎?他這句話,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在當下中美科技關系處于極度微妙且緊張的敏感階段,黃仁勛此次訪華之行,自然成為了各方矚目的焦點,他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無數目光。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現場,黃仁勛以一身唐裝造型亮相,還嘗試用中文發表致辭。
盡管他在致辭時中文不太流暢,但態度卻格外認真。唐裝,作為中華文化極具代表性的經典元素,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黃仁勛選擇身著唐裝出席如此重要的活動,這一舉動無疑傳遞出他對中國文化的敬重與接納,也展現出他渴望進一步貼近中國市場、拉近與中國民眾情感距離的積極意愿。
在這次訪華期間,黃仁勛不僅與政府官員展開會晤,深入了解政策導向,為企業在華發展尋求穩定的政策環境。還與雷軍、王堅等科技界知名人士深入交流,探討行業趨勢、技術合作等話題。
這些會面不僅體現了他在科技領域的廣泛人脈和影響力,更彰顯出此次訪華并非淺嘗輒止的表面功夫,而是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深入的規劃,旨在全方位加強與中國科技界的聯系與合作。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黃仁勛在公開場合毫不吝嗇地對中國AI領域給予高度贊譽。點名表揚了DeepSeek、Kimi等本土大模型,強調它們在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方面的突出表現。他盛贊中國AI人才的卓越素質和蓬勃創造力,對中國AI技術的進步速度表示驚嘆。
這種公開的認可,不僅是對中國AI發展成果的肯定,更向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AI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崛起,在全球科技舞臺上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不過,黃仁勛此次的中國之行可并非一帆風順。在動身前往中國之前,他同特朗普進行了一場會面。
盡管這場會面的具體交談內容并未公之于眾,但考慮到當下中美科技關系處于高度敏感的階段,外界大多推測,芯片出口等相關問題很可能在討論范圍內。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政府接連頒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國芯片出口的限制性政策,這一舉措給英偉達等企業的在華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此次會面,無疑讓黃仁勛的訪華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各方勢力對黃仁勛訪華發出了嚴厲警告。FBI人員以國家安全為由,警告他不得與中國軍方、情報機關接觸;反華議員和兩黨參議員也紛紛發聲,禁止他與特定中國企業開展業務往來。
這些警告反映了美國國內部分勢力對中國科技崛起的恐懼和遏制心態,試圖通過政治手段干涉企業的正常商業活動,將科技問題政治化。
在這樣的重重壓力之下,黃仁勛一句“我是中國人”的宣言引發了廣泛爭議。
從表面看,這是他表達對自己華人身份的認同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情感。
然而,深入分析其語境和背景,這句話更像是一種堅定的表態,展現出他在復雜局勢下堅守自我、不被外界壓力左右的態度。黃仁勛作為美籍華人,出生于臺灣,其身份認同具有復雜性。
但無論如何,這句話都體現了他對中國文化根源的認同和對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積極態度。
要知道,中國市場對于英偉達而言,無疑具有“命門”般的重要地位。中國身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之一,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處理等處于科技前沿的領域,對英偉達的芯片有著巨大的需求。
近年來,中國科技產業一路高歌猛進、蓬勃發展,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如同井噴一般急劇增長。這無疑為英偉達開辟出了一片極為廣闊的市場天地,也為其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利潤收益。
但卻因為美國政府出臺的出口限制政策,給英偉達帶來了沉重的沖擊。H20芯片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這一舉措使得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遭受重創,據估算高達45億美元的損失。
這一慘痛教訓讓英偉達深刻認識到,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其商業利益構成了直接威脅。
因此,黃仁勛此次訪華,積極爭取H20芯片的銷售許可,成為其重要任務之一。
他在中國的一系列積極互動和對中國AI發展的稱贊,背后都有著維護商業利益、規避風險的深刻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