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7月17日刊登題為《西班牙人口結構的巨大缺口正演變為整個歐洲的“生存威脅”》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西班牙正面臨一個看似奇特的問題。與歐洲主要經濟體及其大部分地區的人口高密度相比,西班牙的人口密度要低得多,每平方公里95人,而德國是240人,法國123人,意大利206人。此外,西班牙國內也存在著異常高的密度不均現象,這種不均衡將國家劃分為“城市化西班牙”——人口密集地區,如首都馬德里——以及人口稀少的“空心化西班牙”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埃斯特雷馬杜拉或卡斯蒂利亞-萊昂都屬于“空心化西班牙”地區。人口下降進而導致嚴重的經濟不平等和公共服務提供上的不平等問題,這已經引起整個歐洲的警覺。西班牙發生的情況似乎預示著歐洲其他地區可能面臨的未來。
這些問題中多數與經濟因素相關。人口統計和地理位置對經濟有著顯著影響,而“空心化西班牙”就是證明。“空心化西班牙”面臨著基本服務的缺失、機會和收入的不平等,以及加速的人口轉型,這使得問題以驚人的速度繼續加劇。
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導致西班牙廣大地區缺乏基本資源和服務,這反過來又加速了農村向城市的人口繼續遷移。占西班牙總面積75%的市鎮僅集中了西班牙5.7%的人口,這使得這些廣闊地區在政治和社會影響力上都遠低于大城市。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農村人口流失問題在歐洲南部和東部的部分地區早已存在,如今演變為席卷整個歐洲大陸的生存威脅,沒有哪個國家能幸免”。盡管與城鎮連接良好的農村地區在疫情后仍保持了一定韌性,但偏遠地區卻日漸衰敗。在截至2024年的十年間,歐盟農村地區人口減少了近800萬,降幅達到8.3%,而城市人口則增加超過1000萬,增幅達6%。占歐盟領土約40%且居住著近1/3人口的地區的居民正持續流失。
居民的減少導致商店和酒吧等商業設施空空蕩蕩,公共交通服務減少,享受醫療服務難上加難,學校越來越沒有學生就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這種景象形容為“惡性循環”。意大利托斯卡納區加爾法尼亞納市市長拉法埃拉·馬里亞尼警告稱,“公民應該獲得平等服務,但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卻要為更差的服務、更高的成本和更少的機會買單”。經合組織地區與城市中心主管拉米婭·卡邁勒·沙維指出,人口流失不僅威脅留下來的人,還威脅到文化遺產、地方方言、傳統習俗、農業、環境的保護,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也威脅到國家安全。
為扭轉這一趨勢,歐洲一些國家采取的措施包括以1歐元出售房屋、提供基本服務補貼、改造多功能市政建筑、推廣鄉村旅游以及鼓勵建設第二居所等,但這些措施有時也會引發當地居民的反對。經合組織主張農村地區應該“智能式收縮”,即整合服務、改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在醫療和教育領域應用高科技,并積極傳播這些地區的生活質量以改變負面敘事。
在西歐地區,逆轉人口下滑的政策包括人口計劃(如西班牙采取的稅收和農村住房激勵措施)、針對人口稀少地區的戰略(如意大利采取的“內陸地區”計劃)、資金支持(如英國的共享繁榮基金)等。
在芬蘭的偏遠地區,如北卡雷利亞,人口急劇減少:其中一個地區僅有9名新生兒,而死亡人數達150人。已實施的解決方案包括遠程學習、激勵措施以吸引企業、移動醫療服務、家庭補貼和校車服務,但人口下降趨勢依然明顯。(編譯/王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