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近期報道,美國商務部當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傾銷稅。這一舉措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使本就復雜的中美貿易關系再添波瀾。
貿易(資料圖)
近期,美媒曾有報道稱特朗普為訪華而態度軟化,甚至解除部分芯片限制,展現出對華態度的友好姿態。然而,此次突然對中國陽極級石墨加征高額關稅,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政策的戲劇性變化令人瞠目。
中國在全球石墨產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石墨精煉等關鍵環節,中國擁有強大的產能優勢,全球約90%的高品質石墨供應源自中國。2023年,美國進口的約18萬噸石墨里,大概三分之二都來自中國,價值超15億美元,在電池負極材料市場中,中國產品占據了92%的份額。相比之下,美國在天然石墨開采及加工產能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美國國內的石墨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其試生產的產品純度難以滿足高端動力電池的嚴苛要求。美國本土企業對本土石墨需求的貢獻較低,在供應鏈上對中國進口有著高度依賴。
美國此番加征關稅,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動機。從產業安全角度看,美國在稀土問題上曾有過深刻教訓,這使其對關鍵材料的供應安全高度警覺。石墨作為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對于美國正在大力發展的新能源產業至關重要。美國擔心過度依賴中國進口石墨,會使其在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等相關產業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進而沖擊本國制造業。
在本土產業保護方面,美國本土石墨產業競爭力薄弱。美國活性陽極材料生產商協會由Anovion、Syrah、Novonix等本土企業組成,其于2024年12月申訴,指控中國通過政府補貼低價傾銷石墨,致使美國企業難以與之競爭。盡管這一說法缺乏充分依據,但卻成為美國政府采取保護措施的借口。通過加征高額關稅,美國試圖為本國石墨產業營造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助力本土企業發展。
貿易(資料圖)
美國的貿易政策向來呈現出“兩面性”。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的決策往往以利益為導向,反復無常。例如,在稀土問題上,美國曾為獲取稀土資源而做出一定讓步;在汽車關稅問題上,其態度也是搖擺不定。其秉持“美國優先”原則,本質上是試圖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爭奪供應鏈主導權,維護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霸主地位。
加征關稅對美國相關產業的沖擊不容小覷。以電動車產業為例,特斯拉等企業深受影響。石墨是電動車電池的核心材料,關稅增加將導致電池成本大幅上升。咨詢公司CRUGroup電池材料主管薩姆?阿德姆表示,160%的關稅相當于平均每千瓦時電動汽車電池增加7美元成本,這將抵消《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的20%。這意味著車企要么承受利潤壓縮的壓力,要么推遲量產計劃,甚至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高電動車售價。
在相關產業鏈方面,影響同樣顯著。韓國電池企業面臨巨大壓力,新關稅可能導致美國本土生產的電池價格增加約1000美元,進而推高電動車售價。這對于正在美國增產以爭取《通脹削減法案》等激勵措施的韓國電池制造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美國本土電池企業也難以在短期內填補中國石墨供應減少的缺口,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
貿易(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策略與產業布局。中國已對高純度石墨實施出口審批制,涉及國防及半導體用途的石墨出口需外交部聯合審查,此前也曾限制對美軍工級石墨的供應。部分中國企業積極進行海外資源布局,如貝特瑞在莫桑比克投資建設的礦場已投產,逐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中國企業還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高純石墨技術等方面取得進展,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且難以持續。其試圖通過加征關稅等手段實現產業“脫鉤”,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反而會損害自身利益,擾亂全球貿易秩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中國將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繼續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穩步前行,積極應對美國的貿易挑戰,書寫屬于自己的發展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