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7 月 17 日,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決定對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征收 93.5% 的反傾銷稅,消息一出,全球市場為之震動。
特朗普(資料圖)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決定,這一稅率疊加現有稅率,實際關稅高達 160%。被征收對象為石墨純度最低含量達碳重量 90% 的陽極級石墨材料,其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領域。以 2023 年進口量為基準,新關稅法令將影響約 3.4 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彭博 NEF 數據表明,去年美國進口的 18 萬噸石墨產品,約三分之二源自中國。這意味著,美國市場上依賴中國石墨的相關企業,將面臨成本的急劇上升。
石墨作為動力電池陽極的核心成分,在當前電動汽車產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能源署指出,在中期內,石墨仍是各類鋰離子電池最主流的陽極材料,硅基材料要到 2030 年才可能逐步搶占市場份額。此次美國對中國石墨加征關稅,首當其沖的便是電動汽車產業。咨詢公司 CRU Group 的電池材料負責人分析,160% 的關稅將使汽車動力電池每千瓦時平均增加 7 美元成本,這一成本的增加,足以侵蝕電池制造商一到兩個季度的利潤。
特斯拉及其主要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等企業此前便竭力反對新關稅。它們指出,美國國內石墨產業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產能上,都無法滿足需求,供應鏈仍需依賴中國進口。美國 59% 的天然石墨和 68% 的人造石墨進口依賴中國,若石墨成本翻倍,電池價格很容易增加 1000 美元甚至更多。美國活性陽極材料生產商協會去年 12 月提出調查申請時,外媒就曾警告,提高進口陽極材料關稅,會對特斯拉、松下等在美國生產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的公司造成重大打擊。如今,這一警告正在成為現實。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本土產業角度來看,雖然有發展本土石墨產業的計劃,但短期內難以擺脫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美國國內的天然石墨儲量不足,且純度不夠導致開采成本高,現有的石墨生產無法滿足美企需求。即便此次加征關稅,美國本土石墨制造商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填補供應缺口。美國活性陽極材料生產商聯盟雖要求對中國石墨征收高達 920% 的懲罰性關稅,但這并不能解決美國自身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美國商務部的裁定雖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本土生產商的訴求,為后續加征反補貼關稅鋪路,但卻忽視了美國產業鏈對中國石墨的依賴現狀。
從利益博弈層面分析,美國石墨生產商作為請愿方,認為中國的大規模政府補貼壓低了價格,使其難以參與競爭。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中國在石墨產業長期積累的技術、成本優勢。美國商務部的裁定,實際上是在部分利益集團的推動下做出的。從政治角度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奉行 “美國優先” 政策,在貿易領域頻繁出手。此次對石墨加征關稅,也可視為其貿易保護主義的延續。特朗普上臺以來,對內對外大動作不斷,在貿易上頻頻加征關稅。其上任一個多月來,驅逐非法移民、大規模裁減聯邦政府雇員、退出多個國際組織或機制等行為,都顯示出其政策的激進性。此次對中國石墨加征關稅,或許也是其彰顯強硬態度,試圖在國內獲取政治支持的手段之一。
面對美國的這一舉措,中國存在反制的可能性。此前,在面對美國的貿易霸凌時,中國迅速且果斷地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此次,若美國的行為嚴重損害中國利益,中國可能采取限制相關產品出口、發起貿易訴訟等手段。
特朗普(資料圖)
全球產業鏈角度看,美國的這一行為將擾亂全球石墨產業鏈的穩定。中國作為全球石墨生產的主導者,供應著大量的石墨產品。美國加征關稅,不僅會增加自身企業成本,還可能引發全球石墨價格波動,影響其他依賴中國石墨進口的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而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重塑供應鏈,降低對中國依賴的做法,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反而可能使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受到沖擊。
美國對中國石墨加征 93.5% 反傾銷稅這一事件,背后有著復雜的經濟利益糾葛與政治考量。這一舉措不僅會沖擊美國自身的電動汽車產業,還可能對全球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而美國能否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摒棄貿易保護主義,回歸理性的經貿合作軌道,仍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