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菲律賓海警船又開始在黃巖島附近"碰瓷"了。
菲方照例嚷嚷著要"驅離"中國艦隊,理由還是那套陳詞濫調,說什么"專屬經濟區"。結果呢?中方壓根沒搭理他們。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美澳正在南太平洋搞一場聲勢浩大的"護身軍刀2025"演習,集結了19個國家、3.5萬兵力。
而中國的電子偵察船,正悄無聲息地朝著演習現場駛去。
菲律賓想攔卻攔不住
菲律賓這次派出的9701號海警船,噸位只有2600噸,面對中國這套組合拳——電子偵察船+7500噸的052D驅逐艦+海警船,簡直就是"螳臂當車"。
從菲方自己拍攝的現場畫面看,桂林艦還升起了一架直-9直升機進行巡邏,形成了海空立體監控網絡。
這種實力對比讓人想起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菲律賓到底拿什么來"驅離"中國艦隊?
052D驅逐艦裝備6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海紅旗-9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等各種先進武器,而菲律賓最大的海警船9701號,最多也就裝個76毫米艦炮,連像樣的反艦武器都沒有。
更別說電子戰能力了,052D驅逐艦的雷達系統可以同時跟蹤幾百個目標,而菲律賓的海警船連基本的火控雷達都配不齊。
中國艦隊的活動區域完全在九段線以內,這是中國的傳統海疆線,早在1947年就已經確定。菲律賓所謂的"專屬經濟區"主張,完全是后來杜撰出來的概念,在國際法上根本站不住腳。
中方在自己的主權海域內進行正常的海上作業,包括海警巡邏和海軍情報收集,天經地義,輪不到別人指手畫腳。
中方選擇無視菲方的"喊話",既表明了對無理要求的蔑視,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口水仗和沖突升級。從現場的處置方式看,中國艦隊保持了應有的專業性和克制性,沒有做出任何挑釁動作,但也絕不退讓。
這種"不回應"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應——我在自家海域辦正事,你愛叫喚就叫喚去。
美澳3.5萬人大演習
"護身軍刀2025"演習的規模確實驚人,19個國家參與,3.5萬名士兵集結,美國、英國、日本的航母和準航母艦隊全部到場。
演習科目包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火炮、火箭炮、防空導彈的實彈射擊,還要在澳大利亞建立所謂的"聯合戰區配送中心"。
這套組合拳的針對性再明顯不過了。演練快速部署和后勤保障,說白了就是在練習如何在亞太地區快速集結兵力,建立前進基地。
美軍的意圖很清楚:通過大規模演習展示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能力,同時測試多國部隊的協同作戰水平。
特別是那個"聯合戰區配送中心",聽起來挺高大上,實際上就是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個軍事物資中轉站,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做準備。
從參演裝備看,美軍這次可是下了血本。除了常規的艦艇和飛機,還帶來了最新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
這種導彈射程可達500公里,專門用來打擊海上目標,明擺著就是沖著中國海軍來的。美軍在演習中測試這種武器系統,一方面是為了驗證其實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實彈射擊震懾潛在對手。
但是,美軍恐怕沒想到,他們的大演習剛剛開始,中國的815A型電子偵察船就"不請自來"了。
這種電子偵察船可不是一般的軍艦,它搭載了最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能夠收集各種電磁信號。對于正在進行大規模演習的美澳聯軍來說,這簡直就是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一艘電子偵察船抵得上一支艦隊
電子偵察船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它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
815A型電子偵察船長130米,排水量約6000噸,看起來就像一艘普通的科研船,但實際上它是一個移動的電子情報收集平臺。船上裝滿了各種天線、雷達和信號接收設備,能夠"聽到"和"看到"幾百公里外的電子活動。
在現代戰爭中,電子信息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傳統的火力優勢。一艘電子偵察船能夠收集到的情報價值,有時候比一支艦隊還要大。
比如美軍新型雷達的工作頻率、加密通信的模式、"堤豐"導彈系統發射時的電磁特征,這些數據一旦被獲取,中國就能夠針對性地開發反制措施。
而且815A型偵察船裝備的先進電子設備,據說能夠破解F-35隱身戰機的某些信號特征。
F-35是美軍最先進的隱身戰機,美國人一直吹噓它有多么神秘莫測,但在專業的電子偵察面前,再先進的隱身技術也不是絕對的。
特別是在大規模演習中,各種電子系統全開,正好給了電子偵察船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對于美軍來說,中國電子偵察船的到來讓他們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按照原計劃全力投入演習,所有先進系統全開,那么這些珍貴的技術情報就會被中國偵察船"一網打盡"。
想想看,美軍花費巨資研發的新技術,結果在演習中被人家免費"參觀學習",這種感覺肯定不好受。
如果為了保密而關閉關鍵系統,或者改變原定的演習科目,那演習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一場3.5萬人參與的大演習,如果因為怕被偷窺而"藏著掖著",那還演什么?參演各國花費的人力物力豈不是白費了?更關鍵的是,多國部隊的協同訓練效果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戰略統籌能力
從更大的戰略層面來看,黃巖島的部署和南太平洋的監控行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國統籌應對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兩個方向戰略壓力的體現。
在西太方向,面對美菲聯合挑釁,中國通過在黃巖島部署艦隊來維護主權;在南太方向,通過電子偵察船監控美澳軍演來收集情報。
這種雙向聯動的戰略布局顯示了中國的全局思維。不是被動應對某一個方向的威脅,而是主動在多個方向同時行動,既維護了核心利益,又獲取了寶貴情報。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避免了大規模軍事對抗,通過"體系化作戰"實現了戰略目標。
中國的這套組合拳——偵察船+驅逐艦+海警船+衛星監控+核潛艇支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威懾體系。它不依賴航母等傳統武力投送平臺,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和戰略部署實現非對稱制衡。
這種做法既展示了實力,又保持了克制,傳遞出"核心利益無退讓空間,但優先管控風險"的明確信號。
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正在用一種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方式應對復雜的地緣政治挑戰,既不咄咄逼人,也不軟弱可欺,而是以實力為后盾,以智慧為指導,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避免沖突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