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5+3”,有人說它節省時間、拿證快,也有人說它是“卷王集中營”“八年修仙路”……卻始終搞不清它到底和普通醫學專業有什么不同?
一名正在讀5+3臨床醫學的學生,今天想用她的親身經歷,帶你走進這個光鮮背后其實壓力山大的專業,告訴你這條路到底值不值得走。
什么是5+3?別只看證書數量
所謂5+3,就是五年本科+三年碩士規培,畢業時可以同時拿到本科、碩士畢業證和執業醫師資格證,幾張證書一步到位。相較于傳統五年制,5+3的最大優勢就是“時間省了”:別人本科+考研+規培,最少7年,而你8年完成了全部流程、起點還更高一些。
但是,別以為這是“捷徑”。研究生階段就開始選定未來科室,而決定權來自本科五年的總成績排名。你排第一,就能第一個選科室,排到后面,就只能撿別人剩下的。這就像“高考第二輪”,比拼的不僅是成績,還有持續八年的意志力。
剛進大學,專業課沒來,壓力先到了
大一上學期,幾乎沒接觸醫學專業課,主打物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再加點“水課”,看起來很輕松。但別高興太早,下學期立馬進入“硬核模式”:解剖、組織學、胚胎學排得滿滿當當。真正開始解剖課那一刻,我們面對的是“大體老師”(尸體捐獻者),是小組實操,不是模型演示。你得真刀真槍地剖開、觀察,每個細節都得掌握——這不僅是對知識的挑戰,更是對心理的錘煉。
我不怕,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扛住。有人第一次見就腿軟,也有人從此確定了這輩子不想進外科。
報考門檻高,興趣不能少
拿我所在的青島大學來說,臨床醫學5+3只招山東考生。我是2024年高考生,物化生組合,考了615分,剛剛踩到錄取線(614分)。說實話,這個專業對分數要求不低,對心理素質要求更高:你得能熬得住長年累月的學習強度,也得能接受每天像高三一樣緊繃的節奏。更重要的是,你必須真心喜歡醫學。這里不是靠理解,而是靠記憶在支撐前行。很多知識和理科邏輯沒啥關系,純粹是背、死記硬背。
優勢?現實一點說,是早“卷”早上岸
說說它的優勢吧——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考研。直接連讀碩士,一畢業就拿到執業醫師證,四證合一,不用和別人拼命搶研究生名額。而且還能早接觸導師資源。我們學校大一就開放導師意向填報,感興趣的方向可以提前鎖定,對將來做科研或申直博都有幫助。但也正因如此,它也“封死了”另一條路:你沒法像5年制那樣靠考研沖一波“更高的平臺”。有人說這會削弱學習動力,我覺得確實是個現實問題。
大家都很卷?不,真實情況是一半人已經“躺平”
我身邊的同學,大概有一半在“狂卷”,另一半則開始“擺爛”。以我們今年新開的沈福鵬班為例(5+3直博方向),錄取分在630分左右,看上去天花板很高。但你知道嗎?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試中,他們班的平均成績卻在全專業里排在墊底。這說明什么?起點再高也沒用,醫學這條路是馬拉松,不是短跑。堅持、持續努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一句話勸告:別因為分高就報醫
我想給那些準備報醫學5+3的同學們提個醒:千萬不要因為分數高、就業穩,就貿然報醫學。
這是一條至少八年的路,哪怕順利畢業,想進好醫院依然要繼續讀博。你要問問自己:能接受每天都在高壓中學習嗎?能面對生死嗎?能接受幾十年職業生涯都在醫院里度過嗎?
如果只是“覺得不錯”,那真的還不夠。醫學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專業,它是生活方式,是價值觀,是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