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夏,一位在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李先生敲開了銀行信貸部的大門。去年裁員后,他的月收入銳減40%,面對每月兩萬多的房貸,他平靜地遞上了斷供申請。信貸經理的反應卻出乎意料——沒有威脅訴訟,反而恭敬地請他入座,端上茶水,主動提出將月供降至每月500元。
李先生的經歷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增斷供房突破30萬套,因斷供被收回的房產總量超過200萬套,同比增長40%。法拍房數量較2020年暴漲180倍,鄭州、武漢等城市房價已跌回2018年水平。
房貸斷供已從零星個案演變為席卷全國的風暴。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全國房貸斷供人數達到83.7萬,同比攀升17.2%,連續第四年增長。
銀行的態度發生戲劇性轉變。過去斷供者會迅速收到法院傳票,如今銀行職員卻低聲下氣地與借款人協商,甚至主動提出“每月還500元即可保住房子”的方案。
這一反常現象背后,是銀行在房價暴跌中的自救。一套市場價100萬的房子,如今可能僅值50萬。若強行法拍,起拍價僅30萬左右,即便賣出40萬,借款人仍欠銀行30萬。當越來越多“負資產”業主選擇破罐破摔,銀行的不良貸款窟窿只會越撕越大。
斷供潮爆發的根源,是房價、收入與高杠桿的三重絞殺。
房價暴跌吞噬財富根基。深圳主城區價格較峰值回落42.1%,北京下跌28.3%,回歸2015-2016年水平。杭州業主王女士2020年以4.5萬/㎡購入的房產,現僅值3.2萬/㎡,市值已低于貸款余額。 “繼續還貸等于為空氣買單,斷供至少能喘口氣。”她在斷供協議上簽下名字時說道。
收入塌方瓦解還貸能力。2025年一季度,25-59歲主力勞動群體失業率達5.3%,而16-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8.2%。2024年超過42%的家庭收入下降,其中15.3%的家庭收入縮水超30%。 一位鄭州IT工程師被裁后轉行送外賣,仍無法填補月供缺口,最終失去唯一住房。
高杠桿埋下致命陷阱。2018-2021年房價狂熱期,約12%的購房者持有3套以上房產,許多人通過“首付貸”等方式違規加杠桿,月供占收入比例高達70%。2025年法拍房中,30%涉及此類“首付貸”投機者。 當房價跌幅超40%,這些房子就成了“想斷供都斷不起”的燙手山芋——賣了不夠還貸,還得倒貼銀行錢。
政策救市,為何市場不買賬?
面對斷供潮,政府打出史無前例的救市組合拳:首付比例統一降至15%,百萬房產首付僅需15萬;深圳首套房利率降至2.6%;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市場反應卻出奇冷淡。
2025年1-2月個人按揭貸款同比暴跌11.7%,居民新增貸款僅547億元,較2021年同期14121億元堪稱斷崖式下跌。
信心崩塌比資金短缺更致命。清華大學研究揭示:房產持有成本率高達4.5%(含折舊及裝修費),遠超1.2%的租售比收益。加上物業費、房產稅等支出,“買得越久、虧得越多”成為新常識。
當房產從財富象征變為債務枷鎖,一場價值觀革命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拒絕“房奴”身份,直言:“花一輩子工資供房,不是我要的生活”。斷供的人這么多,是都想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