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10:48:19 來源: 未來網
7月17日,“弘揚大別山精神 沿著鐵路評湖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武漢漢口火車站啟動。30余名創作者乘坐開往大別山的高鐵,深入蘄春和黃梅,感受大別山精神傲然風骨,深情告白紅色熱土,暢談老區發展生動實踐,體驗山區人文風景,感悟浪漫非遺傳承。在湖北,大別山南麓的革命老區黃岡,正憑借鐵路的飛速發展,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演繹著新時代的發展傳奇。
交通蝶變,拉近時空距離。曾幾何時,交通不便如同一道緊箍咒,嚴重制約著黃岡的發展。盡管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資源,卻因交通瓶頸,難以與外界順暢溝通,經濟發展滯后,百姓出行艱難。1996年9月,京九鐵路的全線貫通,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黃岡這片紅色熱土,讓老區首次與鐵路“接軌”,結束了無鐵路的歷史。此后,武岡城際鐵路于2014年6月開通運營,使黃州到武漢的時間大幅縮短至半小時,為黃岡融入武漢城市圈奠定了基礎。而2022年4月黃黃高鐵的通車,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黃州、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同步邁入“高鐵時代”,黃岡與武漢中心城區、皖江城市帶、長三角城市群等地區的時空距離拉近,讓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如今,從黃岡東站出發,每天有37趟列車停靠,新增的上海至武漢、武漢至杭州東等車次,讓黃岡與長三角地區緊密相連。武漢到九江時間縮短至1小時,到安慶90分鐘、到杭州僅需3小時,較以往分別壓縮了1個小時左右。特別是開通的“新城快線”,一年來,“新城快線”共開行列車1.1萬列,發送旅客139萬人次,日均客流量3900人次,不僅承載了通勤的高效,更實現了綠色出行的美好愿景,讓武漢、黃岡兩地居民過上了“軌道上的雙城生活”。
產業騰飛,激活發展引擎。便捷的鐵路交通,為黃岡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強大支撐。在紅安縣,特色農產品通過鐵路貨運,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羅田的板栗、英山的茶葉等特色產品,借助高鐵的快速運輸,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黃黃高鐵的開通,讓企業在運輸成本、商務洽談等方面獲得了極大便利,來自廣東、湖南等地的100多名客商便捷地前來考察,這讓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文旅升溫,點亮紅色名片。黃岡,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同時,這里自然風光秀麗,擁有東坡赤壁、遺愛湖、三角山等眾多優質旅游資源。鐵路的發展,為黃岡文旅產業注入了強大活力,實現了“紅色旅游+綠色出行”的完美融合。
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幸福生活就是鐵路人的奮斗目標。近年來,黃岡以鐵路為紐帶,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精心打造了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高鐵的開通,讓更多游客能夠便捷地來到黃岡,感受這里的紅色魅力與自然風光,“深呼吸、慢生活”成為都市人群的熱門選擇。以紅安縣為例,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137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72億元,其中高鐵游客占比達60%以上。鐵路,正成為黃岡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它不僅改善了交通條件,方便了百姓出行,更帶動了產業發展,促進了文旅繁榮,讓這片紅色熱土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者:劉宏偉 谷妍箏
作者: 編輯: 編輯部郭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