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百架無人機像一群“飛行蚊子”一樣沖進莫斯科上空,把俄方引以為傲的防空系統攪了個底朝天。機場癱瘓、兒童傷亡、百萬民眾被困,這不是虛構的戰爭電影,而是2024年7月的真實現場。
7月21日凌晨,烏克蘭發動本輪最猛烈的大規模無人機攻勢,幾乎同時沖擊莫斯科四大機場:謝列梅捷沃、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和茹科夫斯基全線陷落,近50架航班改道,數千旅客被困,還有一名9歲兒童不幸遇難。整個2150萬人的莫斯科都市圈,如同被推入了“無人機靶場”。
俄國防部第一時間公布捷報:117架無人機被攔截,其中30架突入莫斯科防空圈——但這些數據,在機場火光沖天、航班停擺面前,只顯得格外諷刺。
俄羅斯的防空網不是不密,而是“太貴”。數十萬美元一發的攔截彈對上幾百美元一架的無人機,這就像拿黃金打蒼蠅。成本倒掛的對抗方式,讓“空防”變成了“空談”。而烏軍這波操作玩的不是硬實力,是性價比:小型化、低空飛行、自主導航,用的是淘寶級零件,打的是冷戰級系統。
無人機殘骸在謝列梅捷沃機場燃起大火,地板上的旅客睡姿千奇百怪,仿佛在用沉默控訴一句話:你攔得住導彈,卻攔不住一群“小破飛行器”。
與其說這是一次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次信息戰、心理戰與成本戰的“三合一套餐”。不同于過去的精準打擊,如今的無人機飽和攻擊更像是對城市治理體系的“應急考試”。而現在的俄羅斯,看起來剛交上了一份“掛科試卷”。
從機場到居民樓,從地鐵到物流倉庫,一切“非軍事目標”正成為新一代戰爭的主戰場。而對于防御方來說,你要么燒錢布網,要么看著設施被輪番“點名”。這個世界,正越來越像一個脆弱的硬盤,而無人機,就是病毒。
過去一周,烏克蘭連續出擊,顯示出其在無人機作戰方面的戰術進化。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持續高強度襲擊是否可持續?背后支撐的彈藥鏈條與電子戰能力仍是問號。而對于俄羅斯,最尷尬的不是攔不住無人機,而是攔不住恐慌。
從戰略層面來看,廉價無人機的廣泛使用,正在讓“戰場邊界”模糊化,民用設施、平民生命不再是“意外波及”,而是攻擊策略的一部分。這種“去精英化戰爭”模式一旦普及,全球所有大都市都將面對治理與國防的雙重重構。
別以為戰爭還像過去那樣拼坦克、拼航母,現在比的是“誰能花得起冤枉錢”。無人機的攻擊,看起來不起眼,卻是現代戰爭中最致命的“漏洞掃描器”。
而對于普京而言,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他不光要堵住城市的天空,更要堵住民眾的憤怒和質疑。面對蜂群般的襲擊和國際輿論的放大鏡,俄羅斯的“紅線”到底在哪?或許這場戰爭,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