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體檢不是開盲盒,對于愛康國賓而言,是繼續在規模與質量的夾縫中掙扎,還是痛定思痛、刮骨療毒,答案已不言自明。
當北京律師張曉玲在愛康國賓的十年體檢報告與腎癌確診書產生劇烈碰撞時,這場看似普通的醫療糾紛,實則撕開了中國體檢行業高速擴張背后的隱憂。這意味著,過去十年間她每年花費數千元在愛康國賓進行的常規體檢,或許早已錯過預警信號。
這場始于個人健康悲劇的維權事件,迅速演變為對體檢行業公信力的全民拷問。當“防癌體檢”成為營銷賣點,當精密儀器與專業醫師構成雙重保障,為何用戶仍屢陷“漏檢”困局?而當愛康國賓急于沖刺百億營收,誰來為消費者的健康權買單?
十年體檢報告與癌癥確診書的羅生門
2024年10月,張曉玲在北大醫療康復醫院的體檢報告上,“右腎囊腫”四個字如同判決書般冰冷。隨后確診的腎癌骨轉移,將她推入手術與化療的深淵。當醫生告知其癌變病程可能長達三五年時,這位堅持十年在愛康國賓體檢的律師意識到,那些每年如期而至的"一切正常"結論,或許藏著致命的疏漏。
翻開張曉玲2023年的體檢報告,B超顯示“左腎實質內可見大小為12×11mm的高回聲團塊”,結論為“左腎錯構瘤可能”。這個本應觸發進一步檢查的警示信號,卻被解讀為"腎鈣化灶",最終僅得到"定期復查"的建議。"如果當時醫生能明確告知風險,我的人生或許不會走到這一步。"張曉玲控訴。
隨著她公開控訴愛康國賓漏檢漏診,一場關于體檢行業公信力的風暴迅速蔓延。從甲狀腺結節到肺癌誤判,從癌胚抗原爭議到醫生讀片疏漏,這場風波不僅撕開了民營體檢機構的遮羞布,更暴露出中國健康管理行業在技術、管理、倫理層面的深層困境。
愛康國賓在回應中稱,癌癥發展“取決于體檢時間點、設備及醫師水平”,并表示將委托第三方機構論證。但這一說法難以平息質疑:若基礎套餐無法覆蓋高發癌癥篩查,機構是否盡到告知義務?若醫師資質存疑,如何保障診斷準確性?愛康集團緊急啟動第三方論證機制,但其回應未能平息質疑。
這場危機暴露出民營體檢行業的深層矛盾:作為“非嚴肅醫療”業務,體檢機構在法律層面處于模糊地帶。現行《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對誤檢責任缺乏明確界定,消費者維權常因“無法證明損害與體檢直接相關”而敗訴。
體檢不是商品交易,而是生命托付。當每一份報告都經得起時間與疾病的檢驗,這個行業才能真正贏得尊重。在萬億市場的十字路口,中國民營體檢機構正面臨一場關于初心與責任的終極考驗。
資本狂歡下的“塌方”,愛康國賓的擴張困局
作為中國民營體檢行業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愛康國賓的擴張史堪稱一部資本驅動的奇跡。2007年,愛康網與上海國賓合并后,張黎剛通過多輪融資(包括美林證券、GIC等機構)快速擴張,體檢中心數量從2011年的21家暴增至2025年的170家,合作醫療機構超800家。
但規模膨脹的另一面,是服務質量的斷崖式下滑。2024年某省衛健委專項檢查發現,愛康國賓部分分支機構設備維護費用占比從3.2%降至1.7%,寧波某中心甚至使用過期醫療器械,一臺應報廢的血沉儀超限服務5200余人次。更令人震驚的是,2024年新招聘人員中,13%未在入職6個月內取得執業資格證,北京兩家門診部曾出現護士冒充醫生做超聲檢查。
數據揭示的亂象遠不止于此:2022-2025年公開的7起醫療糾紛中,5起涉及HPV誤診、超聲漏檢等操作失誤;2023-2025年累計收到9次衛健委行政處罰,其中6次涉及操作規范問題。但罰款金額普遍在1萬-5萬元之間,與機構動輒上億的營收相比,違法成本幾乎可以忽略。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生存環境,進一步助長了行業的投機行為。
相較于公立醫院,民營體檢機構高度依賴企業客戶。為降低成本,愛康國賓采用“輕資產+外包”模式:將抽血、影像等環節外包給第三方實驗室,自身聚焦前端引流。這種模式在2023年貢獻了其68%的營收,但也導致質量管控鏈條斷裂。
值得警惕的是行業內的“過度營銷”傾向。愛康國賓推出的“腫瘤標志物12項檢測”等高端套餐,被多位專家質疑“缺乏循證依據”。這種商業模式與醫療本質的沖突,在張曉玲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持續十年的癌胚抗原檢測,最終被證明與腎癌無關聯性。
在沖刺百億營收的關鍵期,企業卻陷入“重擴張輕質量”的惡性循環。當體檢報告淪為商業流水線產物,當消費者健康成為資本游戲的籌碼,這場危機早已超越單一企業范疇,成為整個行業需要反思的鏡鑒。
隨著美年健康、瑞慈醫療等競對相繼上市,體檢行業已從藍海變為紅海。愛康國賓2025年財報顯示,其單店年營收從2019年的1200萬元降至850萬元,而獲客成本卻激增40%。當健康消費從“奢侈品”變為“剛需品”,如何讓每份體檢報告都承載起生命的重量,將是整個行業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
當資本的狂歡退去,唯有敬畏生命、堅守醫療本質的機構,才能在這場信任危機中存活。對于愛康國賓而言,是繼續在規模與質量的夾縫中掙扎,還是痛定思痛、刮骨療毒,答案已不言自明。
《人民日報》點贊長城汽車
餓了么,將應急與囤貨塞進同一個購物車
余承東的“自首”與“自嘲”,真誠比廣告更有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