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合肥廬江縣的時候恰逢“煙雨凄迷”,眼看著導航地圖上,前后左右數百公里都是相同的天氣,便決定在這座以前“聞所未聞”的縣城里休整一天。沒想到在隨緣挑選的賓館不遠處就有個人文古跡“小喬墓”,等天晴后過去打卡,結果卻大失所望(前面有過分享)。然后在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幾公里開外就是三國中非常有名的大帥哥周瑜之墓園,還是個國家AAA景區,便興沖沖地又去探訪了一圈,好在這次總算沒讓人失望。
我來的時候景區門口有人值班,只需要在簿子上登記不用買票,因為工作人員既一絲不茍又態度和藹,所以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錯。當天到這里打卡的游客不少,雖然離“熙熙攘攘”還早得很,但用“絡繹不絕”來形容十分貼切。
景區的規模不大不小,走馬觀花逛完一圈只用了半個小時,目測到此一游的除了少許像我這樣的外地佬,大部分好像都是本地人,其中三三兩兩還是專程過來“遛娃”的,經常能看見“寓教于樂”的場景。
不得不說,園內除了正中間周瑜的大墓之外,四周一圈的文化氛圍都極其深厚,像周瑜史料陳列館、周瑜生平碑廊、顧曲闕樓、古吳太伯絲綢之路、廬江八景水墨畫、享堂、談笑亭等處,都是很值得品味留連甚至取景拍照的好地方。
有趣的是在“胭脂井”前,我還遇見了一位美女,不知怎么的提到了“小喬墓”,雖然出于善意并明確表示:“只是個小院子,里面什么也沒有……”。但這樣的交流,很容易演變成“反向營銷”,如果這位美女同志正好刷到此文,可否告知當天有沒有過去探訪小喬呢?我猜測是去看了的,畢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嘛。
至于“周瑜故里”之爭,廬江縣跟舒城縣算是最不相伯仲的一對,翻看相關信息:廬江縣主張核心依據為《三國志·周瑜傳》“廬江舒人也”的記載,結合《辭海》1999年版明確標注“今安徽廬江西南”。舒城縣則通過清代《周氏宗譜》記載“居舒城麻地”,以及河南新發現族譜中“舒城麻地”的記錄,論證周瑜家族世居地位于今舒城縣干汊河鎮。廬江縣認為隋代改舒縣為廬江縣延續了歷史地名,引用《清一統志》“今之廬江郡古之舒縣”佐證 ;舒城縣提出東漢舒縣轄境包含今舒城縣,《周氏分遷地名圖》記載周瑜后裔遷徙路線與本地宗譜一致。但這兩種說法的源頭終歸“一公一私”,前者自然是稍微占了點便宜的。
廬江縣現存周瑜墓經1989年確認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園內出土漢代墓磚并保留歷代修繕痕跡。舒城縣干汊河鎮存有周瑜城遺址(占地6.3公頃)、練兵場等20余處遺跡,2016年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有趣的是據說在2010-2015年間,兩地還爆發了激烈的商標注冊爭奪戰,舒城縣率先申請"周瑜故里"商標44件涵蓋食品、建材等領域,廬江縣隨后申請45件同類商標,哈哈,最后還是由于省級部門看不下去了,在2015年協調要求共享商標專有權。
圖文原創: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關注和贊賞,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有正義感的網友讀者看見“盜版”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廬江的這個周瑜文化園位于“合肥市廬江縣周瑜大道時代家園東南側約60米”,交通十分便利。除自駕外,也可以乘坐L101路、L109路、L109路杭頭支線、L204路、L205路、L246路、L257路、L333路、廬江1路 ; 廬江2路、廬江3路、新三中1號線、專線6路公交車直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