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傷要賠10萬,公司賬戶被凍結了”“北京總部管著上海、廣州的員工,社保基數算錯3次”“招了3個月,倉庫分揀員還是沒招夠,雙11要斷貨了”……
不少老板和HR都在為這些事頭疼。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崗位外包。但很多人分不清它和勞務派遣的區別,今天才朔HR就用大白話拆透,再告訴你怎么選才不踩坑。
先說說:企業最頭疼的5件事,崗位外包都能解
不管是20人的小公司,還是2000人的企業,這幾個問題幾乎都遇到過:
經營風險高:員工仲裁、工傷賠償,隨便一件事就能讓小公司賠光半年利潤;
多地域管理亂:在3個城市有分部,社保基數、最低工資標準不一樣,HR天天算錯;
招聘效率低:旺季缺人時,招聘軟件刷到眼花,1個月也招不齊;
人崗不匹配:招來的人看著簡歷不錯,上手才發現啥也不會,白浪費工資;
員工留不住:沒精力做福利,社保公積金總斷繳,員工干3個月就走。
這些問題,崗位外包能一站式解決——不是讓你“甩鍋”,而是讓專業的人把這些事辦得更合規、更高效。
崗位外包到底是什么?和勞務派遣差在哪?
很多人把崗位外包和勞務派遣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差遠了,選錯了反而更麻煩。
先搞懂:崗位外包是“買結果”,勞務派遣是“借人用”
崗位外包:企業把“某類崗位的事”交給服務商,比如“每月完成10萬單倉儲分揀”,服務商自己招人、管理,企業只看最終有沒有完成10萬單,不管員工幾點上班、怎么干活。
勞務派遣:服務商把員工“借”給企業,員工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比如按企業的時間打卡、聽企業領導安排工作,本質是“企業自己管人,只是合同跟服務商簽”。
核心區別:出了問題,誰來擔責?
勞務派遣:員工在工作中受傷,企業和服務商可能要“連帶賠錢”(去年深圳有家公司,勞務派遣員工摔了一跤,企業被判賠30%);
崗位外包:員工的勞動合同、社保、管理全歸服務商,出了工傷、仲裁,全由服務商處理,企業只要確保工作環境安全,幾乎不用擔責。
舉個例子:
用勞務派遣的工廠,員工沒戴安全帽受傷,工廠和派遣公司各賠一半;
用崗位外包的工廠,員工沒戴安全帽受傷,外包公司負責工傷賠償(因為是他們沒做好安全培訓)。
崗位外包的3大優勢,企業用了都說值
1.管理成本直降30%,HR終于不用天天“救火”
以前HR80%的時間都在處理瑣事:
算工資時對著5個城市的社保基數表發呆,算錯了員工吵著要仲裁;
員工離職要開10種證明,跑3個部門,一天啥也干不了;
旺季缺人,全公司都得幫著發招聘朋友圈。
外包后這些事全沒了:
服務商有系統自動算工資,7月社保基數上調,6月就提前調好,錯不了;
員工要離職,服務商直接辦手續,企業連面都不用見;
雙11缺50個分揀員,服務商從自己的人才庫調人,2天內到崗。
某電商公司算過一筆賬:把倉儲崗外包后,管理成本從每月8萬降到5.6萬,HR終于有時間做客戶滿意度提升,去年利潤漲了12%。
2.連帶責任幾乎為0,老板睡踏實了
去年杭州有家服裝廠,用勞務派遣招了20個工人,沒交社保,被員工告到勞動局,企業和派遣公司各賠了15萬。
換成崗位外包就不會這樣:
服務商必須給員工交齊社保、簽勞動合同,不然企業可以扣服務費;
員工要仲裁?服務商的法務直接對接,企業連材料都不用準備。
某連鎖超市的老板說:“把收銀員外包后,一年少了8起勞動糾紛,再也不用跑仲裁委了。”
3.人崗匹配準,旺季不慌、淡季不浪費
旺季缺人:餐飲旺季要10個服務員,服務商從合作的職業學校調人,當天到崗;
技術崗缺人:要3個初級程序員做小程序開發,服務商有現成的人才庫,篩3天就匹配上;
淡季不浪費:月餅廠中秋后不用那么多工人,直接終止外包,不用發最低生活費。
選外包服務商,盯著這3點準沒錯
不是所有服務商都靠譜,選錯了反而添亂。企業可以按這幾點挑:
看本地化能力:在你有業務的城市有沒有團隊?比如你在成都有分店,服務商得在成都有辦公室,不然連“成都最低工資2100元”都不知道,怎么幫你招人?
看行業經驗:有沒有做過你這個行業?比如服裝廠的崗位外包和互聯網公司不一樣,服務商得懂“服裝廠的車工要會鎖邊”這種細節;
看應急能力:突然要加人能不能搞定?去年雙11,有家服務商給某電商臨時加了100個分揀員,24小時內到崗,沒耽誤發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