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宮半年,終于亮出復仇名單!奧巴馬被扣上“叛國”大帽,馬斯克險遭政府合同腰斬,澤連斯基則面臨“流放”威脅,這出清算大戲比《紙牌屋》還刺激!
對奧巴馬陣營的“清算”
特朗普對奧巴馬陣營的反擊,可謂是蓄謀已久。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在7月19日的驚人之舉,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華盛頓的政治圈里炸開了鍋。她甩出的那份解密文件,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直地刺向了奧巴馬團隊。
文件里白紙黑字地指控奧巴馬團隊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精心策劃了一場“通俄門”的鬧劇,目的就是要把特朗普從勝利的寶座上拉下來,讓他的當選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加巴德更是言辭激烈,直接給這件事定性為“叛國陰謀”,而且還信誓旦旦地將所有所謂的證據一股腦兒地移交給了司法部,要求啟動刑事調查,這架勢,仿佛要把奧巴馬團隊徹底“連根拔起”。
這份改寫報告的背后,有著一段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核心證據竟然是希拉里陣營花重金雇來英國前特工斯蒂爾編造的“斯蒂爾檔案”。要知道,在情報界內部,早就有不少人對這份檔案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可當時的CIA局長布倫南和FBI局長科米卻像兩個“糊涂官”,聯手壓制了這些不同的聲音。
如今,加巴德舊事重提,痛斥這份檔案“成為無數誹謗性聲明的基礎,是一場長達數年的政變”,這一番話,無疑是在向奧巴馬陣營宣告:“你們的罪行,今天終于要被揭露了!”
隨著這份文件的曝光,涉案的大佬名單也隨之浮出水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布倫南、科米、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國安顧問蘇珊?賴斯……這些名字,在當年的華盛頓那可是響當當的,個個都是能呼風喚雨的人物。
如今,風水輪流轉,布倫南和科米已經因為“向國會作偽證”被立案調查,而奧巴馬本人,雖然在文件中沒有被直接點名指令造假,但作為時任總統,他真的能擺脫干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特朗普這一招“秋后算賬”,不僅是在為自己當年的遭遇討回公道,更是要借此機會,狠狠地打擊一下民主黨的勢力,讓他們知道,得罪他特朗普的下場是什么。
與馬斯克的“盟友反目”
在特朗普對前朝重拳出擊的同時,他在自己的富豪盟友陣營里,卻遭遇了一次“滑鐵盧”,而這個讓他栽跟頭的人,正是曾經的親密盟友——馬斯克。
馬斯克,SpaceX的創始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在2024年的聯邦選舉周期內,可是特朗普的“大金主”,投入超過2.9億美元,為特朗普的勝選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特朗普新一屆政府中,馬斯克還領導政府效率部,幫助特朗普大幅削減聯邦開支、大規模裁減聯邦雇員,兩人一度關系密切,宛如一對親密無間的“政治搭檔”。
商場如戰場,政治場上更是風云變幻。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導火索便是特朗普力推的“美麗大法案”。當地時間2025年5月2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了這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
該法案主要側重于減稅和削減開支,會延長特朗普于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同時增加國防支出;還會取消多項綠色能源激勵政策,并提高貧困群體獲得醫療保險和食品援助項目資格的門檻。
馬斯克看到這個法案后,大失所望,因為這一法案不僅沒能削減,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有違政府效率部的努力方向。
從那以后,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關系就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兩人在公開場合和社交媒體上,時不時地就會“隔空互懟”,火藥味十足。馬斯克更是在7月5日,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宣布成立“美國黨”。
他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瞄準2026年的國會中期選舉,爭取在參眾兩院占得一席之地。這個舉動,無疑是在向特朗普宣告:“我不再是你可以隨意指揮的盟友了,我要在政治舞臺上走出自己的路。”
特朗普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美國一直都是兩黨制,組建第三政黨只會增加混亂,這個制度本來就是為兩黨設計的,第三政黨從未成功過。
言下之意,就是在嘲笑馬斯克的舉動是“自不量力”。而馬斯克也不甘示弱,轉發特朗普相關言論的帖子進行反擊,兩人的關系徹底破裂,曾經的盟友如今已形同陌路,甚至成為了政治上的對手。
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翻臉,活脫脫演繹了什么叫“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政治利益面前,再深厚的友誼也可能瞬間土崩瓦解。而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的舉動,不僅可能會分裂共和黨的票源,還可能在未來的政治格局中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給美國的政治生態帶來新的變數。
對澤連斯基的“強硬施壓”
正當華府內部的政治斗爭如火如荼地進行時,遠在基輔的澤連斯基,突然感到背后一陣發涼。原來,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在7月19日爆料:特朗普政府正討論“強制流放澤連斯基”計劃,若他拒不下臺,美軍或直接武力驅逐!
而接替者已內定為烏克蘭前總司令、現任駐英大使扎盧日內。這一消息,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讓本就緊張的俄烏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不滿,由來已久。早在今年4月,特朗普就曾指責澤連斯基的“煽動性言論”阻礙解決俄烏沖突,稱這種言論對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非常有害”,只會延長殺戮。而這一次矛盾的激化,導火索是澤連斯基硬剛特朗普的“50天停火通牒”。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最后通牒”:除非俄羅斯在50天內就結束俄烏沖突達成協議,否則美國將對俄羅斯及其貿易伙伴加征100%的關稅。
同時,特朗普還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屬俄并放棄部分頓巴斯地區。澤連斯基并沒有像特朗普期望的那樣乖乖聽話,他搬出烏克蘭憲法中“領土完整不可侵犯”條款,斷然拒絕了特朗普的要求。
這一拒絕,可把特朗普給惹惱了,在他看來,澤連斯基就是一個“不識好歹”的人,是他推動俄烏和平進程的“絆腳石”。
于是,特朗普政府開始考慮采取更加極端的措施,“強制流放澤連斯基”計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了出來。如果這個計劃真的實施,那么烏克蘭的政治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俄烏沖突的走向也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對于澤連斯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危機,他不僅要面對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壓力,還要應對來自美國盟友的“背叛”,真可謂是“腹背受敵”。
這場政治大戲,究竟會如何收場?特朗普的“復仇計劃”能否順利實現?奧巴馬、馬斯克、澤連斯基又將如何應對?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白宮否認鼓動烏克蘭打莫斯科俄稱將認真研究特朗普最后通牒
與馬斯克“分手”不易?美媒:特朗普政府審查SpaceX合同后發現“離不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