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充電寶行業來到了行業大洗牌的十字路口。
6月26日,中國民航局發布通知,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 3C 標識、3C 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這意味著,此后所有在中國境內流通并允許旅客隨身攜帶出行的移動電源,其產品本體上必須清晰標示3C標志。缺少該標志的產品將被視為不合規,無法通過航空安檢。
然而,禁止只是前菜,民航局3C認證新規的真正影響,是強制3C認證規定正式執行前購買了相關充電寶的用戶,他們手中大量存量產品面臨的尷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些手握無3C認證標識充電寶的千萬用戶,誰來為他們兜底?
與其“撲火救急”,不如“真金白銀”
當一個行業遭遇突如其來的監管風暴時,所有參與者都會陷入一種集體性的“安全焦慮”。
消費者焦慮手中的產品是否安全,廠商焦慮自己的產品線是否合規,渠道商焦慮庫存是否會變成廢品。在這樣一片迷霧中,最能考驗一個企業底色的,就是它的應對姿態。
處于風口浪尖的品牌們無疑是本次事件的重災區。作為最早響應危機的充電寶品牌,它們的應對也集中體現了行業的集體“撲火”狀態。
某些品牌應急啟動召回計劃,隨著事態持續發酵,其多平臺官方旗艦店集體關閉。更有品牌面臨全球“救火”壓力,召回范圍覆蓋全球市場,召回總量累計突破186萬臺。
除了召回,各大品牌也被迫緊急加固電池安全防線,通過內部審查等手段,力求從源頭防控風險。綠聯、安克、倍思等品牌均表示,在售充電寶均不再使用安普瑞斯電芯,已將電芯供應商轉為ATL、力神、億緯鋰能等可靠大廠。
另外,一些跨界玩家也對這個賽道虎視眈眈,近日就有爆料稱追覓科技將入局充電寶賽道,其首發產品使用了固態電池技術,目前正在洽談合作事宜。
然而,這些大規模、高成本的召回與自查,本質上仍屬于行業性的“撲火救急”——是危機爆發后不可避免的止損動作,而新的電池技術如固態電池仍處于“畫餅”階段,要真正解決這場充電寶危機,重拾消費者信任,一些品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圖源:綠聯)
今年7月初,綠聯發布消息稱,為保障消費者順暢出行,推出「綠聯充電寶以舊換新」活動。
是的,在這市場大洗牌之際,比起被動等待用戶迭代到合規產品,不如掌握主動。與其“撲火救急”,不如用真金白銀的補貼,擁抱新的規范標準,既服務用戶體驗又響應國家號召。這是一種極其高效的市場溝通方式。
重建信任,一次用戶與品牌的“雙向奔赴”
據財聯社報道,由于移動電源的3C認證要求是去年開始正式納入強制管理范疇的,因此目前消費者使用的很大一部分存量充電寶都沒有3C認證,隨著民航禁令等新規落地,這些產品在特定場景下瞬間貶值,其損失必然會轉嫁至毫不知情的普通消費者身上,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難題。
市場反饋是最直接的答案。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區,成了這場活動中,用戶反響最鮮活、最即時的“第一現場”。
在綠聯“以舊換新”活動的相關評論區中,涌現出大量真實而鮮活的“自來水”式評價。
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可以見到不少曬出訂單截圖的產品用戶,他們表示“換購新品是在官方商城進行的,整體操作非常流暢,發貨也很及時,正好趕上暑期也解決了自己的出行困擾。”
(圖源:微博)
這代表了大多數務實派用戶的核心心聲:解決了“老舊產品處置難”的痛點,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價值。同時,一些消費者也給出了更加客觀的評價和看法:
而對于品牌的忠實粉絲而言,這次活動則像一次情感上的“雙向奔赴”。在綠聯公眾號一篇介紹活動的推文下,一條高贊評論寫道,從手機電腦充電器充電線支架開始什么都買綠聯的品牌,這次還是決定繼續支持綠聯!
更有趣的是,這次活動還影響了一批持觀望態度的路人,不少消費者附上了活動的截圖,質問自己購買的充電寶品牌為何遲遲沒有發話,而在活動的推文下,也有不少第三方品牌的消費者在詢問著能否讓他們也參與進活動中。
充電頭網表示,在當前充電寶的安全背景下,以舊換新活動一方面重塑消費者對綠聯電子產品安全性的信賴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既是消費電子企業對環保及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堅定道路,也是對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積極響應,對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技術迭代起到重大作用。
當一次產品換新行動,意外演變成一場用戶主動參與、自發傳播的品牌共情,其產生的能量已遠超活動本身的經濟補貼。
以舊換新活動的品牌口碑提升效果顯著,近日順電也聯合多個充電寶品牌推出安全煥新計劃,顧客可攜帶舊充電寶至門店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根據充電寶狀態返券30至20元不等。
閃極緊隨其后,推出“登機無憂計劃”:充電寶不讓上飛機,可得100元優惠券。
渠道電商也打出了機場免費換新活動,比如京東就在北京與杭州機場,為持有機票和閑置充電寶用戶,或者無充電寶實物,但有京東充電寶購買記錄和機票憑證的用戶,免費換新充電寶,每天限量400個。可以看出,活動力度并不是關鍵,關鍵是品牌為消費者需求的洞察與滿足,真正給用戶帶來價值才能贏得好的口碑與品牌忠誠。
(圖源:京東)
在眾多品牌與渠道的努力下,這場始于“以舊換新”的行動,最終演變成用戶與品牌之間一場關于安全、責任與信賴的“雙向奔赴”,綠聯的“真金白銀”換新、閃極的“登機無憂”券、渠道商的機場快換服務,本質上都是在構建用戶信任的“安全網”。
風暴過后,充電寶行業如何在“廢墟”中重建?
此次充電寶事件,本質是價格戰惡性內卷下,行業在積累了一定的負面勢能之后爆發的縮影。
消費市場向來存在著一個“不可能三角”的理論,價格低、毛利高、質量好,通常情況下不會同時發生。此次事件揭示了一個真理:在關乎消費者安全與核心體驗的領域,產品都價值根基始終是品質與責任。這場由充電寶禁用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推動整個充電寶行業重建價值排序。
那么,充電寶行業如何在“廢墟”中重建,又將走向何方?
國家隊率先入局,據央視財經報道,工信部正就《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新國標公開征求意見。新標準將大幅提高安全門檻,要求充電寶電池必須通過針刺、擠壓等破壞性測試,并在過充、高溫下保持安全。同時,新規將首次對充電寶的設計、材料、鋰電池生產及組裝等關鍵過程實施嚴格規范,從源頭堵住隱患。
(圖源:央視財經微博)
未來,新國標就是充電寶行業的“入場券”。頭部品牌憑借資源優勢轉身較快,但對眾多中小廠商及雜牌工廠而言,高昂的合規成本將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這場整頓的本質是市場凈化,將不可逆轉地加速淘汰那些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無視合規、缺乏擔當的“劣幣”企業。
此次事件引發的行業洗牌與格局重構,絕非短期波動,而是標志著充電寶市場正式步入一個以“安全、合規、長期價值”為導向的全新發展階段。能否深刻理解并適應這一轉變,決定了企業是成為新格局的塑造者,還是被浪潮淘洗的沙礫。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此次事件無異于給全體消費者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必修課”。
民航局禁令與新國標的雙重沖擊,改變了用戶選購充電寶的傳統邏輯。容量大、價格低,這些曾經的重點選擇條件,如今在“能否帶上飛機”和“是否安全可靠”的硬性標準面前黯然失色。
用戶心智發生了顯著且不可逆的轉變:開始高度關注品牌的召回機制、售后保障政策和“兜底”能力。綠聯、安克等品牌主動承擔責任的舉措,成為用戶評價品牌價值的重要標尺。在危機時刻,品牌是否愿意且有能力為用戶“買單”,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信任票投向何處。
風暴過后,塵埃落定。
那些缺乏擔當、無力應對合規成本、無法重建用戶信任的“劣幣”終將被加速淘汰。而真正能穿越周期、贏得未來的,必然是那些早已將“安全”刻入基因,并用實際行動證明其“兜底”能力與長期價值的頭部品牌。當安全成為信仰,責任成為本能,充電寶行業才能真正步入一個健康、規范、值得信賴的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