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充電寶似乎成了國際新聞里的“常客”。前腳中國民航局發布通知,明確自6月28日起,沒有3C標識、標識不清楚或者被召回的充電寶,一律禁止帶上國內航班。
日本國土交通省也沒閑著,7月1日就出臺了新的規定,對移動電源在飛機上的存放和使用做了更細的限制。這些做法,說到底就是安全第一——畢竟這些年,因充電寶惹出的麻煩實在太多了。
7月20日的東京,山手線電車上又發生了一起移動電源自燃事件。那天下午4點多,列車正好在新大久保和新宿之間行駛。
車廂里本來氣氛平靜,忽然有人驚叫。一名三十多歲的女性在用移動電源給手機充電,突然發現充電寶發燙、冒煙,她連忙把線拔了,剛一把充電寶扔到地上就直接著了火。
有人尖叫,有人躲避,還有乘客在慌亂中摔倒。最終,五人受傷,所幸都是輕傷。警察和鐵路工作人員趕到后,才讓秩序恢復。新宿站一度因此暫停了山手線等線路的運營,所幸很快恢復了正常。
這已經不是頭一次發生這樣的事。十天前,名古屋地鐵的站臺上也有大學生背包突然起火,原因同樣是充電寶出故障。
查查數據就知道,過去五年,日本全國報告的鋰電池火災事故已經有一千多起,夏天高溫季節尤其高發。
鋰電池這種東西內部有機溶劑,40度左右就有起火風險。密閉的車廂、行李箱、陽臺,或者隨身攜帶的包里,溫度一高,充電寶稍有質量問題或者老化、磕碰,都可能出現危險。
不少人其實還沒意識到風險。夏天通勤路上,很多人習慣邊走邊給手機充電,或者把充電寶和其他雜物一股腦塞包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日本很多航空公司和地鐵,其實早就提醒過,乘坐飛機、電車時最好別邊充電,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下。
如果非得帶著,也要注意不要長時間處于高溫暴曬,發現電池變形、鼓包、漏液就該及時處理。用便宜雜牌產品或者在不合規渠道買的,也都是埋下隱患。
今年的夏天格外熱,日本全國不少地方氣溫都接近或超過了35度,京都、茨城等地還發了中暑警報。
大家頂著大太陽坐電車、擠公交,手里拎著的電子產品,說實話也是一個個移動的“風險點”。可生活節奏快,很多人也顧不上這些細節。
現在,中國和日本都在收緊對充電寶的管控,說到底就是怕這些“小東西”出問題。安全這件事,其實沒什么復雜的道理——規定看著多余,出了事才知道有多必要。
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但風險其實并沒少。出門前多檢查一下充電寶是不是合規、有沒有鼓包、發熱;別圖省事在密閉高溫環境里用;尤其是飛機和地鐵,能不用就不用。
誰都不想碰上“萬一”,所以稍微注意點,麻煩的事就少一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