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2日電(通訊員 黃嘉欣)鄉村振興的藍圖,需青年以實踐為筆共同描繪。為深入探尋現代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引導青年在實踐中感悟責任與擔當,2025年7月22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山東省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在隊長張藝錦的帶領下,全體線下成員實地參觀調研,解鎖智慧農業的創新密碼,學習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體悟科技與農業融合對鄉村振興的深層推動。
智慧賦能結碩果,科技深耕助振興
“這里是園區的‘大腦’——智慧物聯系統平臺?!痹趫@區負責人園區負責人的引導下,實踐團成員首先走進了控制中心。眼前的大屏上,空氣溫濕度、土壤墑情、作物生長數據實時跳動,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與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從育種到銷售的全鏈條智能化管理?!皞鹘y種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眻@區負責人介紹道,園區核心區占地475畝,依托數字技術構建了“育種—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標準化體系,每一棵蔬菜的生長都可追溯,效率較傳統種植提升3倍以上。在種子展示區,實踐團成員被色彩各異的種子吸引?!斑@些彩色外衣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包衣技術,能防霉變、隔蟲害,讓出芽率提高到95%以上?!眻@區負責人指著玻璃罐中的種子說。目前園區已培育85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涵蓋茄果類、葉菜類等,為農戶提供了“良種保障”。成員劉曉冉拿起一粒包衣種子仔細觀察:“小小的種子里藏著科技的力量,這才是農業現代化的底氣?!?/p>
圖1 為智慧物聯系統平臺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圖2 為控制區域控制樣范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綠色創新筑基石,生態農業譜新篇
走進玻璃溫室,陣陣清爽撲面而來?!斑@是濕簾與風機組成的降溫系統,靠物理方式把溫度控制在25℃左右,比空調更適合作物生長?!眻@區負責人的話解開了成員們的疑惑。溫室里,無土栽培的“赤霞珠”小番茄掛滿枝頭,如葡萄般成串生長,這是引入荷蘭工廠化技術的成果。“不沾泥土,靠椰糠條固定根系,水肥通過細管精準輸送,省水省肥還環保。”技術人員演示著手機操控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大罐儲水、小罐施肥,一鍵即可完成灌溉。更讓成員們驚嘆的是“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在溫室角落,雄蜂標本旁的蜂箱里,忙碌的雄蜂正專注授粉——它們不采蜜、不筑巢,卻能讓果實更圓潤飽滿;而麗蚜小蜂等天敵,則默默“消滅”蚜蟲等害蟲,替代了農藥使用。“整個溫室零農藥,達到綠色雙A級標準?!眻@區負責人自豪地說。成員周子昂感慨:“原來‘有機蔬菜’的背后,是一整套生態循環的智慧?!?/p>
圖3 為無土栽培小柿子掛滿枝頭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全鏈融合促增收,青春實踐悟擔當
在深加工車間,實踐團成員品嘗了園區的招牌產品——果蔬脆。“這是用60度低溫油浴脫水做的,保留了90%的營養,還不油膩。”園區負責人介紹,傳統高溫油炸產品油脂含量超30%,而園區產品僅8%,在電商平臺單月銷量破10萬件。除了休閑食品,園區還開發了預制菜、凈菜系列,讓蔬菜從“田間”直達“餐桌”,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我們的核心是‘聯農帶農’。”園區負責人透露,園區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向周邊500余戶農戶提供種子、技術與銷售渠道。農戶李建國就是受益者:“跟著園區種迷彩小番茄,畝產收入從8000元漲到2萬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這種模式既保障了園區原料供應,又讓農戶分享到產業鏈增值收益,去年帶動周邊村集體增收超800萬元。
青春實踐悟使命,鄉村振興勇擔當
在座談會上,實踐團成員與園區負責人深入交流?!翱萍嫁r業的難點在哪?”“青年能為鄉村振興做些什么?”面對提問,園區負責人坦言:“缺人才、缺年輕力量。你們學生懂技術、有想法,正是鄉村需要的‘新鮮血液’?!背蓡T們紛紛表示,此次參觀讓他們看到了智慧農業的無限可能?!耙郧坝X得鄉村振興離自己很遠,現在發現,學好專業知識,就能為農戶解決實際問題。”隊長張藝錦說。實踐團將把調研成果整理成報告,結合所學專業提出“高?!獔@區—農戶”的協作建議,讓青春力量真正扎根鄉村。夕陽下,實踐團成員與園區工作人員合影留念。鏡頭里,溫室的玻璃映著晚霞,也映著青年們堅定的眼神——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科技是引擎,而青年的擔當,正是讓這股力量持續運轉的燃料。
圖4 為實踐團與公司相關負責人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