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有留房的道理!”
隔壁王伯生氣說道,看著女兒拉著行李箱回來,一句話將女兒又趕走了。
現實中有不少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女兒出嫁,要不要將陪伴她長大的房間留著,引發了熱議。
傳統思維的人覺得,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不應該留房;但也有人認為,給孩子留房,就是讓她有一個退路。
那么,究竟留不留?如何才能讓“不留”,依然傳遞家的溫暖呢?
.01
為什么很多人建議給出嫁的女兒留房?
1. 留房是情感依托
出嫁前,女兒居住了將近20年的房間,承載著他成長的珍貴記憶,留房,就有了孩子依然在身邊的感覺,是女兒心里“永遠的家”。
@洋洋:
出嫁以后,最幸福的,莫過于娘家還給我保留了原來的房間,讓我每次回娘家,心里都很溫暖。
2. 留房是出于現實考量
@周伯伯說:女兒出嫁,萬一個女婿鬧矛盾,娘家的房間就是女兒的退路和后盾。
@王姨娘:女兒就在附近上班,離娘家近,給她把房子留著,隨時都能回來住,避免加班晚歸,更安全方便。
@于大哥:女兒也是親生的,嫁人了,這個家也是她永遠的家。
@王阿姨:閨女嫁人了,將來生外甥,就可以常帶回家來小住,我們老兩口也能幫忙看外孫。
.02
為什么嫁出去的女,不留房呢?
1. 空著浪費
遠嫁的姑娘,不常回娘家,有的甚至一兩年才回來一趟,留著房子太浪費了。
2. 閑置房維護成本高
出嫁的姑娘,原娘家房間就空著,留著就得經常打掃、通風,對于年紀日益增長的老倆口,這額外的家務活可不輕松,維護成本更高了。
3. 家庭結構變化
女兒一家人,兒子也成家了,新媳婦生娃,孫子就住女兒房,這也避免了增加資金壓力買新房。
4. 產權話語權
房子產權在父母那,留不留房父母說了算。如果房本產權在兒子那,硬要留房,就會鬧矛盾。
5. 傳統觀念的影響
有的父母思維比較保守,盡管表面喜歡姑娘,但內心仍然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必要留房間。
@半夏媳婦:小姑子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了,她原來的房間就自然而然給到侄子住,以后她也不常回來,回來也不能常待,畢竟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半夏:出嫁后,第一次回家過年,父母就說了,閨女出嫁不能在家過年,初二才能去娘家拜年,我失望至極?
回去以后更是發現,家里關于我的東西一件都沒有了,別說給我留房間,甚至在這個家都找不到我存在的痕跡。
那一刻開始,我才終于意識到,如果婚姻中遇到不知所措的時候,娘家沒自己房間,婆家也沒立足之地。好像從女生到女人的過程,被連根拔起,從此沒了家。
.03
如何讓“不留房”,依然傳遞家的溫暖?
其實,很多娘家不留房,并不是對出嫁的女兒沒有親情了,主要是家里的空間不夠,迫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面對空間有限,不適合單獨留房,可以打造情感角落,比如我給女兒保留一個柜子,抽屜存放她的舊物,
這樣一來,物理空間雖然消失了,但情感的位置,永遠還在。
還可以通過一下方式,創造彈性空間,給出嫁的女兒預留一個空間:
1、墨菲床
又稱壁床,內嵌在墻面上,平時折疊收起來不占用活動空間,出嫁的閨女回來小住,只要輕輕一拉,就能立刻為她變出一張溫馨舒適的床鋪。
讓她隨時能感受到,“娘家永遠有你的專屬空間”的溫暖。
2、推拉沙發床
推拉沙發床,就是將沙發和床的功能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多功能床。
平時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收起來,作為沙發使用,閨女回來小住,就可以將它拉伸成雙人床,提供舒適的睡眠空間。給閨女保留了可以歇腳的地方。
其實,閨女出嫁以后,留不留房間,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講,永遠為閨女敞開的門,比房間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