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下午,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烏塔拉區域突發重大事故,一架正在進行訓練飛行的F-7 BGI教練戰斗機意外墜落在市區,直接撞擊了“邁爾斯通學院”校門附近的建筑。
事發正值教學時段,撞擊瞬間引發劇烈爆炸與大火,濃煙彌漫空中,現場陷入混亂,學生驚慌哭喊,救援人員緊急施救,原本屬于軍事訓練的活動,演變為一場波及大量平民的嚴重事故。
截至目前,官方確認事故已造成19人喪生,超過100人受傷,其中絕大多數為在校學生。醫療資源面臨巨大壓力,達卡多家醫院連夜接收傷員,急診科嚴重超負荷,一名醫院醫生表示,目前仍有至少30名傷員處于危急狀態,正在接受搶救。
此次災難不僅引發對飛行安全、城市規劃和應急機制的質疑,也再次暴露出孟加拉國空軍長期存在的裝備陳舊、現代化進程緩慢等深層次問題。
資料顯示,這架F-7 BGI教練機于7月21日13時06分從空軍基地起飛,原定進行常規訓練,但在起飛僅20分鐘后,因“空中突發故障”失控,最終墜毀在達卡北部人口密集的烏塔拉地區。
現場視頻顯示,墜機引發的火勢持續燃燒,飛機殘骸在校園附近冒起滾滾濃煙,人群四散逃離,部分學生試圖遠離火源,救援人員則全力滅火。校方發言人證實,撞擊地點為校門前的教學樓,數名學生不幸遇難。
公開資料顯示,F-7 BGI是由中國制造的教練型戰斗機,屬于殲-7系列的改進型號。殲-7系列最初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仿制蘇聯米格-21戰機的產物,技術相對落后,主要用于基礎訓練和有限作戰任務。
自1990年代起,孟加拉國陸續引進多批殲-7系列戰機和教練機,總數超過36架。近年來,空軍裝備更新緩慢,目前仍依賴約30余架殲-7戰斗機和少量米格-29執行日常任務。
陳列在哈爾濱華德學院的殲7戰機
2012年,在殲-7系列即將停產之際,孟加拉國又引進了12架F-7 BGI作為最后補充,但這些機型本質上仍屬老舊型號,其航電系統、飛行控制能力及安全標準均無法與現代戰機相提并論。
一位接近孟加拉國防機構的分析人士向本刊透露:“像F-7這類機型,早就應該退出現役,繼續使用意味著持續面臨高風險。”
事實上,近年來孟加拉空軍已多次發生訓練事故,例如2022年,一架K-8教練機因引擎故障在近海實施緊急降落,而2023年,另一架殲教-7在起飛階段突發故障被迫中止任務。
事故發生后,空軍方面迅速發布聲明,稱事故原因為“空中突發故障”,并承諾將進行深入調查,但截至目前,尚未公布具體的技術分析或初步調查報告。
問題在于,即便最終確認是技術故障,這種事故是否能單純歸因于機械問題?還是說,這只是更深層結構性問題的表象之一?
從近年多起類似事件來看,飛行器老化、維護不到位、訓練制度不健全、飛行員經驗不足等問題在多個發展中國家空軍中屢見不鮮,孟加拉國并非孤例。但此次事故之所以格外震撼,是因為它發生在人口密集區域,并造成大量學生傷亡。
在大多數國家,軍機訓練通常會避開人口稠密區域,但在達卡這類城市邊界模糊、城鄉交錯的地區,軍事設施與民用區域高度重疊,一旦發生事故,后果極為嚴重。
目前,孟加拉政府已下令全面調查事故原因,并承諾為遇難者家屬提供賠償,但傷者家庭與社會輿論顯然對“空中故障”這一解釋并不滿意。
一位學生家長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情緒激動地表示:“我們的孩子是在教室里上課,不是在戰場上,是誰允許這些戰斗機飛得如此接近校園?事故發生后,誰來真正承擔責任?”
此外,還有輿論呼吁對空軍整體飛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審查,包括飛行路線規劃、訓練區域設置、飛行時間安排等是否充分考慮了民用安全因素。因此,該事件后續如何處理,筆者將持續追蹤報道,請持續關注!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孟加拉國空軍一架教練機墜毀 至少19人死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