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托育服務,一頭連著家庭生育后的照護難題,一頭連著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長期以來,“3歲入園”一直被很多家長視為“松口氣”的時間節點,在此之前的“小小孩”由誰看顧,卻是一道難題。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不僅是家庭關心的事項,也是國家關心的重大民生項目。
以廣州市越秀區為例,短短一年內,全區18個“公建民營”街道普惠托育園全部建成開園,受到市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多個園區普惠托位被約滿。
南都記者調查了解到,為了解決建筑要求標準較高、場地緊張等關鍵問題,街道整合自有物業、頤康服務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等既有服務資源,通過提供運營場地、財政資金支持,水、電、氣均按居民價格收費的方式,將普惠托位定價降至市場價的50%至80%。
然而,不少運營者也向記者反映了當中的問題。在持續性上,現有文件只對近兩年新建的普惠托育園給予補貼,且建設補貼逐年降低,后期是否還有補貼尚不確定;在靈活性上,普惠托育的運營補貼要求收托時間滿15天按1個月計算,不滿15天不計算,與擁有臨時托、半日托、全日托等各種類型的市場化托育存在一定差異。這些問題都為園區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普惠托育在市場上“更進一步”的可能。
有專家認為,一方面,普惠托育園應專注服務社區嬰幼兒,堅持有品質的服務、建立良好口碑,實現長期服務;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托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總而言之,普惠托育園開了個“好頭”,但是如何可持續運營,還需政府給予更多考量和支持。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王美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