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動去投稿↑
作者:湖北省武穴市田鎮衛生院 劉群芳
晨曦剛爬上廠房的鋼架,早班工人的腳步聲已踏碎寂靜。作為田鎮衛生院家庭醫生團隊負責人,我帶著團隊隊員們抱著健康檔案表格走進園區,白大褂已汗濕大片。保安老李笑著拉開閘機:“劉大夫,今兒個又給大伙兒捎來啥‘靈丹妙藥’啊?”
遠處,塔吊的剪影劃破朝霞,流水線的傳送帶開始轉動。在這個承載著千億夢想的工業園區里,三萬多名工人正用雙手編織著“中國制造”的經緯。而我們,要為他們織就一張看不見的——健康安全網。
異鄉人的健康港灣
夏日的車間熱浪翻滾,機器的轟鳴聲與工人的汗水交織。休息區的老風扇吱呀轉著,將宣傳冊的頁角輕輕掀起。我剛把資料擺好,一個高大的身影就擋在了桌前。付師傅——那個總是最早到車間的山東漢子,此刻卻像個遲疑的孩子,粗糙的手指不停摩挲著工裝下擺。
“大夫,這簽約…”他欲言又止,濃重的鄉音里裹著小心翼翼的試探。我瞥見他緊握的手機屏幕上,“媳婦”兩個字還在閃爍。那一瞬間,我仿佛看見無數個像他這樣的異鄉人,把思念和牽掛都咽進肚子里,只留一身力氣在流水線上。
我輕輕將一瓶水推到他面前。當我的指尖碰到他掌心厚厚的老繭時,突然想起父親那雙同樣粗糙的手。“付師傅,”我放柔了聲音,“簽了約,我和蔣醫生的電話就存您手機里。半夜胃疼了,換季咳嗽了,哪怕只是想家想得睡不著,隨時都能找到我們。”
他的眼眶突然紅了,喉結上下滾動著:“老家鄰居去年在外地......”話沒說完就哽住了。我懂這種后怕——怕生病時舉目無親,怕家人遠在千里之外的牽掛。
“來,我教您掃碼。”我湊近些,聞到他工裝上淡淡的機油味,“三分鐘就好。您安頓了,嫂子在家也能少操份心。”當他的大拇指鄭重地按在確認鍵上時,我分明看見他繃了許久的肩膀,終于松了下來。
不遠處,湯醫生正彎腰給女工們講解。她沙啞的嗓音像夏日里的一泓清泉:“咱們這項服務啊,就是要讓每個離鄉背井的人知道……”她擦擦汗,笑得溫柔,“在這座城市里,也有人時刻惦記著你們的安康。”
機器聲里的溫情簽約
正午的車間依舊轟鳴,卻蓋不住簽約區此起彼伏的交談聲。工人們三三兩兩聚來,有的蹲在地上把表格墊在膝頭填寫,有的互相指導著手機操作。混合著汗水的風扇風里,飄散著一種令人安心的煙火氣。
蔣醫生踩在墊高的紙箱上,喇叭里的聲音已經沙啞卻依然熱忱:“咱們這個電子簽約啊,比你們網購還簡單!”他抹了把汗,指著不遠處,“瞧見沒?昨天簽約的小張,今早就去做理療了,這會兒脖子都能轉圈了!”工人們發出一陣善意的哄笑。
角落里,一個戴眼鏡的小伙子對著表格出神。我走近時,發現他正盯著“慢性病管理”那一欄,筆尖在紙上洇開一個小墨點。“我爸他…”年輕人突然開口,聲音輕得像在自言自語,“總忘記吃降壓藥…”我看著他手機屏保上那張全家福,輕輕遞過自己的筆:“把病歷拍給我,我看看用藥情況,以后每到吃藥時間,我就像鬧鐘一樣準時提醒你。”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簽字時筆尖在紙上劃出輕快的軌跡。
“簽好啦!醫生說了,24小時都能找到人!”付師傅洪亮的聲音突然炸響。掛掉電話后,這個高大的山東漢子竟有些靦腆:“俺媳婦…在電話那頭哭哩。”他說這話時,夕陽正好透過窗戶,在他長滿老繭的手上投下一片溫暖的光斑。
蔣醫生還在耐心講解著,手里的空藥盒成了最生動的教具:“血壓就像這機器,保養好了才能轉得久…”他的身影被落日拉得很長,在車間地板上勾勒出一道溫柔的剪影。機器聲、寫字聲、說笑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在譜寫一首關于“安心”的協奏曲!
24小時的守護承諾
那是個悶熱的午后,我正在給村里的王奶奶量血壓,手機突然急促地震動起來。聽筒里傳來付師傅急促的喘息聲,像是有人在他胸口壓了塊大石頭:“劉醫生…我眼前發黑…”我的心猛地一沉,看著他發來的血壓數值,指尖不自覺地發涼。
趕到車間時,發現他整個人蜷在墻角,安全帽歪在一旁,工裝后背濕透了一大片。他抬頭時,慘白的臉色把我也嚇了一跳。“沒事了,付師傅。”我蹲下身,輕輕扶住他發抖的手臂,“先把藥吃了。”藥片在他粗糙的掌心里顯得那么小,卻讓他紅了眼眶。
“就是…趕工熬了兩宿…”他像個做錯事的孩子般支吾著。我翻開他的健康檔案,那些密密麻麻的記錄突然變得格外沉重。“您要是垮了,”我故意板起臉,“班組的兄弟們怎么辦?山東的老婆孩子怎么辦?”這句話終于讓他低下了頭。
健康的種子在車間生根
七年來,我們帶著醫藥箱穿梭于轟鳴的流水線之間,像播撒種子般傳遞健康理念。記得第一次跨進車間時,工人們懷疑的目光像未啟動的機器般冷峻;如今每到隨訪日,遠遠就能聽見“劉醫生來啦”的招呼聲在流水線上此起彼伏。
工人們總會從沾滿機油的工作服口袋里,掏出帶著體溫的茶葉蛋,或是用舊報紙仔細包裹的蘋果。付師傅用長滿老繭的手指輕點簽約手冊,對新來的年輕工人說:“這可是咱們的‘健康保險單’,趕緊簽!”他那帶著機油味的山東口音,在機器轟鳴中格外溫暖。
兩千多個日夜的精心培育,讓健康意識在這片工業園里生根發芽。我們像技術員調試設備一樣,耐心指導工人們管理健康指標。看著他們從被動接受檢查到主動咨詢保健知識,就知道這些健康的種子正在抽枝展葉。
當下班的鈴聲響起,夕陽為流水線鍍上溫暖的光暈。我望著工人們遠去的背影,知道在這片由汗水與智慧構筑的現代工業園里,健康之樹已然郁郁蔥蔥,為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撐起生命的綠蔭。這不僅是家庭醫生的職責,更是“健康中國”在基層最生動的實踐。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