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陸金所控股一紙公告震動市場。平安消費金融將總額高達4.69億元的不良債權資產,以364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圳招商平安資產管理,不足原值8%的對價,讓這筆交易瞬間引發行業聚焦。
更值得玩味的是,買賣雙方流淌著相似的資本血脈。同屬“平安系”重要成員。當4.69億債務以“骨折價”在體系內流轉,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正悄然上演關鍵一幕。
01巨額不良資產的“內部流轉”
根據公告披露的關鍵細節,債務規模驚人,涉及不良債權資產本金及利息合計約4.69億元。成交價格懸殊。轉讓對價鎖定3644萬元,不足債務總額的8%。評估價值差異,獨立評估機構采用現金流償債法給出的估值僅2177萬元。受讓方身份特殊,深圳招商平安資產管理通過公開競標勝出,其股東為招商局集團和平安系。
處置依據明確:嚴格遵循銀保監會《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
公告特別強調,因債權涉及大量自然人債務,逐一審查信用檔案“不具實際操作性”。評估機構轉而深度分析平安消金提供的歷史數據,包括相似債務的回收率、已收回金額及催收成本,最終采用現金流償債法完成估值。
02為何評估2177萬卻能賣出3644萬?
背景縱深政策放開催生新機遇。此次交易的核心基礎,是監管層對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范圍的持續擴大。2021年初,銀保監會正式放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2023年,試點機構進一步擴圍至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平安消金作為持牌機構,正抓住政策窗口處置歷史包袱。
估值邏輯,現金流償債法的現實考量。基礎現實,海量個人不良債權逐筆盡調成本過高。溢價成交,專業AMC的價值發現能力。
評估價2177萬與實際成交價3644萬之間存在高達67%的溢價。這凸顯招商平安資管作為專業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能力。
03風向:個貸不良處置市場加速發展
平安消金此次4.69億資產包的轉讓絕非孤立事件。其折射的正是個貸不良資產處置市場進入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不良資產并非“垃圾資產”,在專業機構眼中是價值待掘的“錯配資源”。
供給端擴容,更多消費金融公司、銀行信用卡中心加入轉讓行列。專業買家崛起,地方AMC及招商平安等專業機構積極參與競價。定價趨于成熟,公開競標機制推動價格發現更趨市場化。技術賦能評估,大數據、AI建模在現金流預測中作用凸顯。
04未來市場生態持續進化
隨著試點深入與規模擴大,個貸不良資產轉讓市場將呈現更清晰的發展路徑,當4.69億債務以3644萬成交,看似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千億級市場在監管框架下的價值重構與效率革命。
資產分類更精細,按產品類型、逾期階段、區域特征等細分定價。參與主體更多元,催收機構、科技服務商、投資基金逐步入局。數據驅動更深入,歷史數據積累將極大提升估值模型的精準度。合規要求更嚴格,債務人個人信息保護與合規催收成為生命線。
啟示:這筆交易撕開了當下金融業艱難轉型的一角:當增長引擎切換,存量風險出清成為必修課。平安系內部“左手轉右手”的操作看似是資本騰挪,實則是專業分工下對沉沒成本的果斷切割。
評估價與成交價之間67%的溢價空間,暴露出AMC機構的真正底氣——在合法催收框架內挖掘現金流的專業能力已成稀缺資源。未來個人不良資產戰場,得催收技術者得定價權。
隨著試點擴圍,持牌消金機構卸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專業資管機構則通過精細運營實現價值提升。這場看似“打折甩賣”的交易,最終指向的將是一個更透明、高效的金融生態圈。冰山之下,新一輪市場洗牌已然開始。
備注:內容綜合自陸金所公告及公開信息,本賬號主體為自媒體,非新聞機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