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中國經濟怎么突圍,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專家會說:創新突圍。這完全正確。
但真正的創新是時代性的,不是簡單的技術應用 —— 不是手機三折疊還是四折疊的迭代,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引領時代的革命:從蒸汽機推動工業革命,到電子管開啟電子時代,從集成電路、信息革命,再到人工智,人類將重構生產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每一次創新都是對時代顛覆性的重塑。
這樣的創新你怎么玩?
不是一個產業政策就能實現 “遙遙領先”,有產業政策,還要有創新土壤。
沒有土壤,哪來的茁壯?
正如任正非所言:“美國有喬布斯生存與創造的土壤”,于是有了那個著名的喬布斯在中國的反問。
林毅夫曾經認為,中國有產業政策和強大動員能力,美國高科技 “卡脖子” 問題 “一年最多二、三年就解決了”。
其實,林先生談的是1-100的技術應用、模仿追趕與逆向工程,而非真正意義上的0-1的時代性創新。張維迎則認為要靠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但 “企業家精神” 并非憑空而來,它只能是市場充分競爭的產物。這又回到了市場化的正題:沒有健康、法治化、平等競爭的市場,不可能實現 “清場式的遙遙領先”。
馬斯克算是有企業家創新精神了,他的創新精神又從何而來?
他從兒時 “玩魔法” 就開始了創新想象 —— 對他而言,創新如同實現魔法,是自由自在的思維馳騁,馬斯克談創新,談得是社會學土壤:“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石,思想自由是一切創造的源泉”。
我接受馬斯克的說法:思想自由是一切創造的源泉。
他與其說是在創新,不如說是在 “玩魔法”—— 而魔法的本質,正是不受束縛的思維自由。失去自由的靈魂,創新便成了無源之水。
聲明: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