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IX
Zenith XST20
類型:SACD/CD轉盤
價格:¥11980
Zenith XDA20
類型:解碼耳放一體機
價格:¥14980
“調音的方向當然無所謂對錯,但ONIX Zenith轉盤解碼套裝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選擇。它們在保證出色素質表現的基礎之上,大膽地將ONIX品牌對音樂的理解方式與燒友們對萬元旗艦的需求相結合,形成一套十分獨特,卻易于被廣泛接納的聲音審美。”
引子
從ONIX發布Horizon器材序列以來,這家曾以二聲道系統大器材聞名的老牌廠商逐漸在隨身HiFi領域發力。Horizon序列幾款器材形態各異,但在設計和聲音風格方面有著非常統一的風格(回顧我之前對Horizon系列四款器材的體驗分享,請點擊:耳邊評測 | 從七百到兩萬一,ONIX Horizon系列哪款器材適合你?)。我本人是Overture播放器以及Alpha小尾巴的用戶,也頻頻在線下展會上看到燒友們拿著ONIX前端搭配試聽各路新品耳機。
但如果要問我對Horizon序列哪款器材印象最深,那可能還得是序列的“開山之作”Miracle個人音頻中心。它涵蓋桌面系統、音響系統、便攜終端三種使用場景的設計有著開創性的意義。大部分時間里,我將它置于桌面場景下使用:它不算太大的投影面積、智能便捷的操作,以及純凈的聲底、充沛的驅動力,解決了我在日常使用時的諸多痛點;而在我要出行時,將智能終端取下來說走就走,這種桌面和便攜“無縫銜接”的體驗也特別絲滑。在使用Miracle的那段日子里,它所提供的使用體驗是我在過往任何HiFi器材上都沒有遇到過的。
話說回來,Miracle終歸是一套集成度比較高的方案,對于傳統的桌面HiFi玩家來說,如果要追求更極致的聲音表現的話,可能分體式大尺寸的器材會是更適合的選擇。
今年,ONIX在Horizon系列下又推出了一個套裝產品——Zenith(從名字來說應該是定位于Horizon系列的旗艦了)。在Zenith已經公布的“四件套”里,目前已經上市的有XST20 SACD/CD轉盤以及XDA20解碼耳放一體機(售價分別為¥11980和¥14980)。在深度體驗了這兩款器材之后,我在熟悉的ONIX風格里,發現了不少新鮮有趣的地方。
設計
當下主流的HiFi品牌里,ONIX可以說是把器材外觀設計語言統一性執行得最為徹底的一家:黑色作底加上金色點綴,構成整機的主色調;造型方方正正,旋鈕位于前面板右側,上下兩側各開一個三角形口子便于操作;機身頂部和兩側留出多條平行的溝壑,增大散熱面積。XST20和XDA20完完整整繼承了這套設計,兩臺機器疊放在一起,從正面上看除了XDA20留有一個6.35mm耳機口以外,其他位置的細節對得整整齊齊。從展會上曝光的情況來看,Zenith系列其他型號設計也大體如此。這套從Miracle、Mystic開始一直沿用至今的設計語言比較嚴格地遵循了平衡美學,配合黑金色調,整體視覺效果是很典雅耐看的;而且作為ONIX的老用戶,我對機器的各種軟硬件操作幾乎不費什么功夫,用起來確實方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正面中央的屏幕,無論是哪部機器,3.4英寸的彩色觸控屏都足夠將各自的工作信息完整顯示出來,系統UI簡潔明了,配合旋鈕操作直截了當,我完全可以不使用標配的遙控器。
這兩部機器的外殼都是采用CNC Unibody工藝打磨鋁合金制作而成,加工細節非常精細,工藝在Horizon系列機器里面屬于最高的那一檔。雖然機器看著體積不算特別巨大,但重量卻是相當沉,轉盤和解碼分別達到5.2kg和5.7kg。
XST20所使用的放碟方式是向絕大部分HI-END臺式轉盤看齊的頂開式,這種工作方式在保證讀盤的穩定性的同時也給機身內部的結構設計留出了更充足的空間。它的背部提供了豐富的數字輸出接口,包括IIS、BNC、AES/EBU、同軸、光纖、USB等一應俱全——由于XST20是臺SACD轉盤,能夠支持SACD源碼輸出的IIS接口顯得尤為重要。
XDA20的接口同樣非常齊全——在數字輸入方面,它和XST20的輸出接口是完全對應的;而在模擬輸出方面,它提供了XLR和RCA各一對。這兩部機器已經基本覆蓋了主流的有線傳輸協議,不僅是套裝本身,即使是接入其他器材到系統中也非常方便。
聲音
回顧以往ONIX器材的聲音特征,大抵脫不開“溫潤”二字——這當然不是說ONIX所有器材就都是同樣的味道,像Miracle的醇厚與亮麗雙音色、Overture的精致華麗、Waltz的熱情洋溢,詳細聽感就大不相同,只是聲底都是朝著溫暖耐聽的方向調音。
這種堪稱ONIX標志性特征的表現,在Zenith系列依然良好地傳承了下來。XST20+XDA20的聲音底子略偏溫暖,其結像打磨得十分圓潤,去掉了一些多余的毛刺,讓聲音的整體聽感趨于順滑,但并未把表面的細節磨到發“糊”,諸如歌手演唱時的喉音與齒音、拉弦樂器弓弦之間的摩擦、打擊樂敲擊瞬間的顫動,這些聲音效果依然清晰可辨。
這套組合的聲音飽滿而熱情,強調結像的立體感,對聲音能量的把控大體上“放”略多于“收”,力量充足且控制力同樣優秀。其聲音的體態栩栩如生、充滿活力,就像真人近距離演奏獻唱那樣直觀地傳遞著情感——如果細究風格取向,XST20和XDA20組合和以往的Horizon系列器材均有所不同,非要找一個參照的標準的話,或許同樣熱情充沛的Waltz便攜播放器會相對比較接近;而XST20+XDA20在鮮活音符的背后還有著大氣舒展的一面,保證聲音鮮活之余不過于歡脫,講究“點到為止”。因此,哪怕這個組合有著鮮明的聲音個性,它也還是維持在大致均衡的框架之內,兼顧了感染力和耐聽度。
XST20+XDA20的三頻以中下盤見長,這兩個頻段分配到的能量比上盤要略多那么一點兒。低頻質感蓬松軟糯,彌散感較強,能夠很好地營造出音樂的氛圍,對于樂曲的演繹形成良好的鋪墊作用。中頻的打磨扎實且精致,人聲的位置略往前靠,在提升表現力的同時維持著樂曲表演的整體美感,避免人聲過于貼耳所導致的失衡。中頻與高頻有可聞的音染,在聲音的表面添加了光澤,聽起來更顯明麗。無論是在哪個頻段,XST20+XDA20都維持著不錯的厚度:低頻的殘響綿延悠遠,中頻的構造堅實有凝聚力,高頻也保留了一些余韻。
在素質方面,XST20+XDA20給人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象是其澎湃的動態表現。在演繹一些大氣磅礴的大編制曲目時,這套組合能夠精準地反映出錄制音頻當中的氣勢變化;而當演繹的曲目換成小編制室內樂或者live現場的流行樂,它們依然能夠通過現場聲音的強弱大幅轉變來傳遞樂曲表演中蘊含的情緒。另一個值得稱道的部分是聲音的密度,CD音源先天就有更扎實的密度,這一點XST20的表現并不讓人失望;而XDA20則完完整整地將這份優勢轉化成聽感上的表現,寬廣的音樂空間被聲音信息填充得滿滿當當、幾乎無處不在,一耳朵聽下來十分飽和。與此同時,這套器材聲音背景靜謐、黑暗,樂曲演奏中和結束后明暗對比度極高。
談論素質表現,就不得不提及XST20一鍵切換SACD和CD播放的功能。如果放入的光盤是雙層SACD的話,這一功能能夠把兩種音源格式在信息量上面的巨大差別直觀地呈現出來。比如在播放奧西波夫國立俄羅斯民謠樂團《Balalaika Favorite》這張專輯時,SACD層所記錄下的樂團齊奏時復雜織體,以及巴拉萊卡聲部清脆利落的掃弦聲,聽起來顯然比CD層要精細、干凈一些。相比市面上售價動輒大幾萬的SACD機,XST20能有如此的表現,這著實是超出我的意料。
動態、密度、安定感……這些素質上的特征,我推測與兩款機器內部搭載的Talema高功率環形變壓器有關——XDA20甚至搭載了15W和25W雙變壓以分離數模供電,進一步提高供電穩定性。更進一步說,變壓模塊“堆料”的背后,是Zenith套裝充分榨取分體式系統可能性的結果:系統中各個部分完全分開,各個部分都獲得了足夠大的電路設計空間,并且相互之間不造成干擾。在二聲道系統領域,高端器材幾乎清一色采用分體的設計,轉盤、解碼、前級、單聲道后級等等各司其職。早年在二聲道領域建樹頗豐的ONIX將自身對分體器材的設計經驗下放到桌面系統,相比于追求跨場景應用、不得不采取高集成度設計的Miracle而言,定位于桌面旗艦級的Zenith分體套裝顯然在聲音塑造層面更求極致。
在當下的臺機領域,XST20作為一款萬元級罕見的SACD/CD轉盤,性能和聲音表現都相當靠譜;而XDA20解碼則在同價位臺機里屬于綜合實力上乘的一檔。更重要的是,它們在保證了素質的同時,融入了“ONIX招牌”的溫潤音色、并于此基礎上完成了自我的表達,聲音表現兼具大氣與醇濃之美。
以它們的聲音表現來看,我認為Zenith系列這套搭配最適合的音樂風格是包括爵士、藍調、舞曲、搖滾等在內的泛流行樂風格,其厚重的聲音質感傳遞出的深沉音樂感情總能在起承轉合之間就把聽者打動。我尤其喜歡用它們來欣賞歐美流行樂,從Adele、Kelly Clarkson等女聲歌手,到Robbie Williams這樣的男聲歌手,再到Imagine Dragons、Nightwish這些樂隊,我總能安定心神聆聽完一整張碟。
而如果以這個系列來聆聽大編制的嚴肅器樂作品,或許效果對于一些燒友而言是“見仁見智”的——不可否認的是Zenith系列不是以端莊嚴肅的態度來演繹音樂的,但其素質完全能夠再現古典樂表演現場的宏大場面,順滑、明亮、親昵的音色則讓樂曲更“順耳”,并不會過于影響音樂語言的表達。特別是在聆聽一些新生代音樂家的作品,像法比奧·布隆迪這種把搖滾樂的演奏方式融入古典樂的“另類”演奏家時,這套組合的演繹效果更是別具風采。
搭配
由于Zenith系列的官配耳放暫未正式上市,我在聆聽這兩件器材時也需要考慮其他的耳放搭配方案。
XDA20本身自帶耳放模塊,高增益下輸出功率達到1620mW(32Ω),僅支持6.35mm單端輸出。它的聲音將中頻放在突前的位置,人聲開口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演唱的細節。從實際表現來看,盡管定位上只是套裝中解碼的“附屬品”,這個耳機口的聲音還是有經過仔細調校的,拿來聽一些人聲流行樂(尤其是驅動耳塞)效果不差。但如果說要全面發揮XST20和XDA20的素質優勢,搭配一臺萬元以上的高端分體式耳放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分離度和密度上會有一耳朵的提升。
而在外接耳放的選擇上,我也根據Zenith系列的聲音特征整理出兩種不同的玩法,探索搭配的效果。
一種是將聲音的味道發散到極致,那么,搭配的耳放可以選擇同樣具有韻味的型號。在與Zenith系列價位相近的耳放之中,TEAC推出的HA-507就是個不錯的選擇:HA-507將結像打磨得更加細膩,從而把聲音雕琢得精致靈動;它能夠為系統提供柔順的音染效果,讓整體的聽感更顯流暢爽滑。而在耳機的搭配上,我選擇了像MEZE AUDIO EMPYREAN II這樣既有極高的聲音上限,又能在風格上匹配系統的耳機。整套系統有著較強的密度和解析表現,中頻細密潤澤,演繹流行樂的水準相當出彩,從歌手的演唱到舞臺的配合都給人以絲絲入扣的感覺。
另一種思路則是讓聲音往更全面、均衡、雜食的方向靠攏,像Burson的Soloist Voyager這種聲底中正、線條感強的耳放就很適合與之組成系統。Voyager的聲音能量充沛,在和Zenith系列搭配的時候呈現大氣奔放的風格,而Zenith自身的味道正好起到點綴的效果;同樣,耳機方面我也更傾向于類似森海塞爾HD 800 S這種均衡向的型號。而HD 800 S本身也屬于很考驗音源的一款器材,這與XST20對CD、SACD強大的讀盤實力以及XDA20的解碼能力可謂相得益彰。
作為轉盤和解碼設備,XST20和XDA20在整個系統中發揮著“奠基”性質的作用,它們綜合素質強勁,特別是在細節揭示力和空間營造方面相當出色。而這也為其提供了“更上一層”的可能性——不局限于耳機系統,將它們接駁于高端有源音箱,甚至是接入無源音箱系統當中,則更能讓它們的巨大潛力得以兌現。
小結
對于多數臺機玩家來說,萬元級的分體器材或許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擔綱主力。而如今市面上很多萬元旗艦臺機,聲音方面秉持的是中正少染的音色以及莊重冷靜的風格,以兼容盡可能多的聲音偏好。
調音的方向當然無所謂對錯,但ONIX Zenith轉盤解碼套裝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選擇。它們在保證出色素質表現的基礎之上,大膽地將ONIX品牌對音樂的理解方式與燒友們對萬元旗艦的需求相結合,形成一套十分獨特,卻易于被廣泛接納的聲音審美。Zenith依然屬于我們所熟悉的ONIX,但卻在旗艦臺機的舞臺,發出了一道不同尋常的聲音。
以上。
閑雲散人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