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2023年以來,教育部組織實施學習型社會建設推進工程并明確了《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培育了一批繼續教育領域建設項目,并凝練了25個學習型社會建設典型案例。在本刊111期,本刊曾在封面專題報道中對其中的部分案例作了深入解讀。我們開設學習型社會建設典型案例專欄,繼續展示和解讀典型案例,旨在引導更多地區和行業參與到學習型社會建設中來,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
學習型社會建設典型案例
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三教統籌協同創新 培養行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瞄準石油化工行業高技能人才、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緊缺現狀,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通過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繼融通等路徑,主動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打造服務石油化工行業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職業發展平臺。
文/在線學習新媒體撰稿人 王霖
當前,隨著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入實踐,先進生產工藝、高科技產品和新型裝備得到廣泛應用,我國“一帶一路”國際油氣合作持續深化,進而對石油化工行業提出了新需求,對高層次、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顯著增長。
近年來,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以繼續教育為橋梁紐帶,以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繼融通為路徑,協同構建優勢互補的育人體系,服務于石油化工行業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同時,持續推進“職教出海”,與多家石油化工頭部企業協同,打造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培訓項目、海外培訓基地、裝備及教學資源,為“一帶一路”國家石油化工技能人才培養和高質量就業注入了新動能。基于學校多年的實踐與經驗總結,“基于石油化工行業的三教統籌協同創新試點”項目成為學習型社會建設典型案例之一。
三教統籌協同創新
破解人才供需難題
“當前,石油化工行業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技術快速迭代對高技能操作人員、研發人員以及環境工程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行業多元化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既懂技術,又熟悉管理、市場營銷的復合型人才,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需求。”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成人教育部副主任衣國駒表示,為服務石油化工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學校走出了一條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三教協同創新的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一是以產教融合為著力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供應鏈韌性。近年來,學校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華為、萬華化學集團等380余家企業開展了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建5個產業學院,組建了30多個工程實驗班。校企合作開展項目化、探究化學習,將企業真實生產任務和技術難題引入課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全程參與技術攻關,形成了“企業出題、師生解題、典型成果進課堂”的新模式。
二是以科教融匯為著力點,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人才培養創新鏈。近年來,學校以河北省石油勘探開發虛擬仿真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油田化學劑技術創新中心、承德市油氣田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為引領,積極開展《鉆井液處理劑企業標準》等企業標準制定,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北石油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攻關。同時,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堅持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提升教師科研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企業實踐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收集教學素材、明確研究方向,推動科技創新與教學融合。
三是以職繼融通為著力點,延伸人才培養服務鏈,服務企業員工生涯發展。近年來,學校先后承辦了石油化工企業委托的“機泵維修鉗工高級技師培訓班”“電氣運行與高電壓技術培訓班”“鉆井液培訓班”等項目開發的“石油化工企業中基層管理人員培訓項目”,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定制化培訓方案,通過“信息化、模塊化、多樣化、團隊化、全方位”的教學體系達成培訓目標。自2008年啟動以來,學校為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遼河石化公司、華北石化公司、大港石化公司等單位提供培訓服務,累計舉辦100余期。
“三教統籌協同創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教育的適應性。”衣國駒認為,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側重職前教育,繼續教育側重職后教育,三者均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以繼續教育為紐帶和橋梁,以職繼融通為著力點,以完備的培訓體系和師資團隊延伸人才培養服務鏈,為石油化工行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更靈活、更豐富、更全面的支撐。
創新合作模式
提升職教出海實效
2024年10月,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與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卡拉巴德市中大中國石油公司舉行“中亞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并就深化企校合作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繼續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中亞“一帶一路”國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近年來,學校主動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堅持“職教出海、教隨產出、校企同行”。衣國駒表示,通過在“一帶一路”國家搭建石油化工服務平臺,學校不斷探索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流模式,進一步推動石油化工領域國際化合作邁上新臺階。
扎實推動共建“魯班工坊”項目,學校赴沙特阿拉伯,與當地院校協商并簽署建設方案
一是積極推動,共建魯班工坊。學校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等國有石油化工頭部企業,扎實推動共建魯班工坊項目。赴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考察,以共建專業為突破口,吸收海外培訓資源,建設國際化課程與專業標準,打造職教服務“一帶一路”品牌,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
二是校企合作,培養國際人才。學校在吉爾吉斯斯坦與中資企業、當地院校等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推進學院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制定培訓方案,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在沙特阿拉伯與中石化重型起重運輸工程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企業國際業務和屬地化人才培養項目開展校企合作,開發國際化培訓資源。此外,學校還聯合中石油阿姆河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等企業組建專業培訓團隊,開展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助力“一帶一路”國家石油化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
三是裝備研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學校聯合中國廣核集團合作研究的“基于低能電子加速器輻照冷鏈包裝消毒系統”,已出口到印尼、印度、泰國、巴基斯坦、土耳其、柬埔寨等國家,在生產及培訓領域取得廣泛應用和用戶認可。與中石油管道局聯合開發PC360挖掘機整機,以永久進口方式調遣到泰國,正式在泰國邦巴功一期管道項目投入使用。
四是師資共建,開展文化交流。與土庫曼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家聯合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加強海外漢語教師及專業師資培養;同時選派教師赴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學習,通過師資共建,逐步完善本土化教育向國際化教育的轉變、保障師資隊伍的培訓質量。
深耕行業發掘優勢
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體系
近年來,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通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培養模式,逐步構建起具有特色的石油化工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體系。
衣國駒介紹,一方面,學校通過多元化招生渠道拓展和專業設置優化擴充擴大招生規模,針對特定專業開展“3+2”聯合培養,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新能源技術等熱門專業方向,淘汰了部分與市場脫節的專業,并鼓勵畢業生到能源企業就業,到生產一線工作。目前,學校已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等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2024年,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的推動和組織下,學校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慶科技大學、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5所院校組建了繼續教育發展共同體。共同體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年均培訓人員達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受訓人員的科學素養和技術水平。
為持續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三教統籌協同創新路徑,進一步發揮人才、專業、資源優勢,衣國駒表示,下一步學校將從五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繼續深化產教融合,聚焦新興能源領域與前沿技術企業,拓展合作范圍,優化產業學院運營;二是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大對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技平臺的投入,完善平臺的科研設備和實驗條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三是持續豐富繼續教育課程體系,擴大培訓服務規模,特別是要加強與大型國有企業的深度合作,拓展海外培訓業務,為“一帶一路”國家的石油化工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四是發揮學校專業優勢,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提升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五是拓展社會服務領域,開展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提升學習者的科學素養和職業技能。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6月刊(總第115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