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長,數字出來了——”1946年4月初的南京官邸里,侍從室主任楊永泰剛踏進門,話沒說完,蔣介石猛地一拍桌子:“多少?”那一刻,屋內靜得只能聽見鐘擺聲。
事情要從三周前說起。3月17日中午,載著戴笠的C-47運輸機撞向岱山山腰。軍統內部對外統一口徑稱“因霧失事”,但內部電報里,“高度突然下降”“機腹冒火”這樣的字樣此后再沒人提起。戴笠尸體辨認完畢后,蔣介石第一道命令不是吊唁,而是“立刻盤點其全部動產、房產及賬冊”。
在蔣看來,這不僅是要給心腹一個交代,更是一場觸目驚心的體檢。軍統局成立十余年,戴笠以“特務頭子”聞名,外界多知其手狠,卻少見其算盤之精。他在重慶、成都、上海、北平、昆明設立二十二個秘密金庫,外匯與黃金分散存放,從不會放在同一個保險箱里。最夸張的一次,他將兩百條金條封進煤球,裝船運往漢口,海關抽檢時竟以為是普通燃料。
抗戰勝利后,各地“接收”成了新的淘金熱。軍統要員沈醉后來回憶:“雨農要什么,就是什么。一次眼睛一瞟,整柜西門子收音機就被抬走?!鄙虾┑娜毡狙笮?、天津的北洋機器廠、南京的服裝司令部倉庫,沒逃過他的“點將”手勢。更離譜的是,他利用駝峰航線從印度購入二十余噸奢侈品,走空軍公文包機直接空降重慶,上面甚至貼著“軍機”封條。
也有人不甘心被白白敲詐。遠藤忠信——黑龍會舊部——把一袋鉆石連夜送上八路軍駐滬辦,不料第二天就被軍統押走,鉆石照樣落進戴笠保險柜。遠藤僥幸逃回日本,他的控訴寫進《讀賣新聞》,令盟軍情報處側目。美國駐滬領事館在電報中評價:“Dai Li’s greed equals his cruelty.”
貪腐對軍統體系的侵蝕快速外溢。廣州站長陳勁凡擅刻關防,到處搜刮;武漢區區長楊正宇干脆把江漢關庫房當作私人金庫。1945年底的一次軍統高層會議,參會者自備小轎車堵了杜美路三條街,左鄰右舍都以為在拍電影。戴笠嘴角一抽,事后下令:“以后開會改坐吉普車,門面要低調。”嘴上講低調,暗里依舊我行我素。
蔣介石最初對這些既縱容又戒備。他需要軍統的刀子,卻提防刀子回頭。1946年1月,蔣安排唐縱出任內政部政務次長,實質上把警察體系剝離出軍統。唐縱與戴笠素有嫌隙,軍統內部暗叫這步棋是“卸刃”。戴笠感到濃重的不祥,常把《資治通鑒》翻到李林甫、來俊臣那幾頁,在辦公室踱步自語:“功高難不難?難!”毛人鳳聽得頭皮發麻。
墜機之后,清點組由毛人鳳、胡宗南、宋子文三方人馬組成,互相盯防。重慶沙坪壩的“神仙洞”是第一個被打開的公館。庫房里躺著八十多把手槍,外殼花紋千奇百怪;酒窖里囤著十年老茅臺和法國干邑,各貼白條標注“1945年9月駝峰航線”字樣。更讓清點官吃驚的是兩大木箱外匯:美元、加元、瑞士法郎分裝牛皮袋,粗估面額合七百萬美元。
南京承德里別墅內景更奢:意大利真絲壁紙,巴洛克水晶燈下,地板卻是兩層鋼板夾防彈膠。書房暗格里搜出三張瑞士銀行空白存款憑條,尚未簽字。旁邊的黑皮日記本記著一行小楷:“計劃三年內于南京洪公祠旁建新局大樓,可容三千人。”
3月30日,第一份清單放到蔣介石面前:黃金一千零七十二條,銀元三百六十萬,外匯七百余萬美元,各地不動產四十六處,名下汽車二十八輛,高級手表一百六十七只,以及無法估價的珠寶、書畫、古玩。蔣看了前兩頁就黑了臉,猛地抄起鋼筆在邊角寫下三個字:“可忍否”。在場的宋子文尷尬地清了清喉嚨,卻沒有吭聲。
4月8日補充清單遞上,蔣介石終于爆發,一連串浙江土話夾著國罵,把侍從室下得直發抖。此后流傳的“委員長痛罵雨農”多出自這一天??珊抟埠?,可惜也罷,那堆巨額遺產最后并沒進國庫,大半被軍統和行政院接收人手暗中分流:毛人鳳得了三十條金條,陳誠要了四輛凱迪拉克,宋美齡挑走兩幅東洋名畫。
戴笠家人只分到殘羹冷炙。獨子戴藏宜本想攜母親乘“太平號”去臺灣,結果在浦城被截獲,口袋里只剩幾根金幣。1950年秋,他因藏匿槍支、美鈔被依法處置。昔日豪奢,轉眼塵埃。
這樁遺產風波產生的余震不止于錢。軍統內心灰意冷,“雨農若在,今日不至如此”成了茶余飯后的暗語。毛人鳳雖接班,卻再也無法號令如前。1947年后,共產黨情報工作在大后方的突破加速,多少與軍統士氣渙散有關。蔣介石事后痛悔,仍舊止不住敗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陸軍部情報處1947年初的評估報告寫道:“Chiang’s immediate benefit from Dai Li’s death is offset by the collapse of an apparatus he no longer controls.”換句話說,蔣得到了一個沉默的死人,卻丟掉了一把勉強還能用的刀。
從1932年“小鳳仙案”初露鋒芒,到1946年岱山碎骨,戴笠的十四年就像一條急流,裹挾著暗殺、斂財、權謀與香車美女。有人贊他“有膽有識”,更多人記得他在重慶歌樂山腳下那座豪華公館里,端著白蘭地,嘴里念著“國家大事”,手卻穩穩數著金條的姿勢。金條終究沒能救他,反倒成了另一場腐敗浪潮的催化劑。
若問蔣介石那聲國罵究竟罵向誰?是罵戴笠,還是罵自己?抑或罵國民黨在勝利曙光中迷失方向?當年誰也沒敢追問。風聲、雨聲、金條碰撞聲,一古腦淹沒在1949年渡江后的硝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