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滇緬戰場,硝煙彌漫中傳來一個震驚軍界的消息:蔣介石突然撤換了遠征軍總司令陳誠。當這則命令通過電波傳到云南保山司令部時,連參謀長蕭毅肅都驚得手中的鋼筆掉在了地上——就在三天前,陳誠還在主持召開反攻緬甸的作戰會議。
蔣的疑心
在重慶黃山官邸的密室里,蔣介石正用紅藍鉛筆重重劃掉一份電報。這份由軍統局長戴笠呈報的密件中赫然寫著:"陳總司令近日與史迪威過從甚密,美方建議由其全權指揮遠征軍。"
窗外初夏的蟬鳴突然變得刺耳,蔣介石想起半個月前那個暴雨夜,陳誠竟敢當著他的面說:"若不能取得指揮全權,不如讓史迪威將軍統一指揮。"與此同時,史迪威的參謀長多恩準將也在日記里寫道:"陳是個出色的軍人,可惜他的上司不給他足夠的權力。"
而真正引爆火藥桶的是一份被截獲的電報。6月12日凌晨,軍統電訊處破譯了史迪威發給馬歇爾的密電:"陳表示愿意配合美方整軍計劃,建議削減重慶方面不必要的干預。"當這份譯電擺在蔣介石案頭時,侍從室主任林蔚親眼看見委員長捏碎了手中的茶杯。
在抗日戰爭后半段,國民黨政府打定決心要抱住美國這條大腿,但是此時負責中國地區戰事的美國人史迪威是個中國通,蔣介石粉飾太平的那一套在他這里根本行不通,而這位美國人也對老蔣極其政府體系相當不滿。
而這個時候陳誠竟然跟史迪威關系走的這樣近,盡管陳誠也是蔣介石頗為信任的心腹,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候任何人也不能動搖蔣氏和美國的關系。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作為軍統負責人的戴笠如日中天甚至跟美國人搭上了關系在謀求海軍司令的職務,但是不久之后戴笠死于墜機,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身體抱恙
陳誠被免職有老蔣的懷疑作祟,但是陳辭修的身體不好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滇緬公路上的卡車仍在晝夜不停地運輸物資,但遠征軍司令部里的氣氛卻變得有些緊張。參謀們發現,自5月起陳誠批閱文件時的手開始出現不正常的顫抖,有次甚至把咖啡灑在了作戰地圖上。軍醫處長私下記錄:"總司令日眠不足四小時,心率時有異常。"
保山野戰醫院的病歷檔案顯示,陳誠在6月18日曾秘密入院,主治醫師寫道:"患者胃部大出血,血紅蛋白降至危險值。"然而陳誠一向要強,即使是在病床上,陳誠仍堅持簽發了反攻龍陵的作戰命令。美國記者白修德當時采訪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參謀:"醫生說總司令再這樣工作活不過三個月,但他把診斷書燒了。"
云波詭譎的斗爭
盡管戰爭形式嚴峻,但是國民黨內部同樣云波詭譎。何應欽系將領突然在軍事會議上發難,指責遠征軍"浪費美援物資",矛頭直指時任總司令的陳誠。更有意思的是,滇緬遠征軍總司令的接任者衛立煌的副官提前兩周就秘密抵達了昆明,這個時間點比正式調令早了整整十二天。更耐人尋味的是,陳誠離職后不久,其親信、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就被調往新疆。
美國駐華武官的一份未被公開的報告揭示了關鍵線索:"蔣對陳與美方的默契感到不安,特別是關于裝備分配方案的分歧。"在當時美國貨都是高級玩意,這比日本人的東西強多了,足夠在戰場上改變形勢,這種關鍵物品的分配不合老蔣心意,后果可想而知。
就在撤換令下達當天,史迪威在日記里憤怒地寫道:"又個懂軍事的被政客取代了!"但翻閱蔣介石日記卻能發現另一層考量:"辭修(陳誠)病體難支,滇緬戰局關系國際觀瞻,不容有失。"這不一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這個時候老蔣心中是相當糾結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