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動車需要經常充電,各地嚴查電動車違規充電行為,所以在小區里只能使用充電樁,但是充電樁的收費卻居高不下。明明居民用電每度5毛錢,但是充電樁收費卻高達幾倍,是誰在推高電動車的充電成本,看看行內人是怎么說的。
電費只有5毛,充電樁收費卻要高幾倍
眾所周知,自己家里的居民用電,每度電只有5毛錢,但是充電樁充電的時候,每度電卻要收2~4元,特別是在一些商業區或者老舊的小區,充電費用普遍比較高。
進入2025年,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規定,各地也發布了電動車充電收費通知,要求電動車充電,需要按照居民用電的電價標準收費,也就是說需要每度電0.5元,但是為什么最終卻導致每度電收費2~4元呢?
主要的原因,在充電樁上充電,除了要支付電費以外,車主還需要支付相應的服務費,服務費為什么如此之高呢?對此行內人告訴你真正的答案,讓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是誰在推高充電成本。
充電樁入小區,物業有收益抽成
充電樁要想進入社區或者小區,需要有場地的成本。運營商要想在小區里安裝充電樁,需要支付所謂的場地費,按照占用的面積大小,需要支付數額不小的入場費。
場地費一般是一次性支付給小區的物業,但是除了場地費以外,物業還會有收益的促成,正如某位充電樁運營商所言,物業往往會按照充電收益抽成30%,也就是說,30%的利潤被物業公司拿走了。
充電樁運營商要把入場費與充電收益的抽成平攤到每輛充電的電動車上,由于層層加碼,最終導致了充電樁充電費用高,甚至出現2~4元每度電的尷尬局面,幾乎是電費的4~8倍。
充電樁回報率低,企業不想賺慢錢
除了有相應的費用以外,運營商還需要安裝設備,同時還要建立防雨的充電棚,這些費用都比較高,但是充電樁的回報率卻比,平均每年收益率只有5%~8%,這樣的低收益,讓運營商感覺利潤過低。
運營商為了提高收益,往往會進行暗箱操作,想出一些辦法變相的多收錢,提高運營的收益。
比如在按照充電時長收費的充電樁,往往會調低輸出電流,延長充滿電的時間,變相的多收費。
在一些老舊的小區,由于空間比較小,安裝充電樁的數量比較少,同時還缺乏競爭對象,在這些小區的充電價格往往會比較高。
雖然各地三令五申要求服務費與充電費分開收取,而且付費不能高于充電費,但是很多地區仍然是捆綁收費,沒有明碼標價,用戶最后只是一次性支付充電費用。
總結
充電樁為用戶充電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充電樁的收費標準確定很多業主不敢使用,在充電樁上充電,收費標準幾乎是家庭用電的4~8倍,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充電樁的運營成本比較高,不僅有小區入場費,而且還有收益的相應抽成,物業賺取了一部分利潤,另外充電樁的回報率太低,企業為了賺快錢,會通過各種手段變相的提高充電成本。
那么,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